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高分子化学(高聚物)论文

粉煤灰基碱激发材料地聚合反应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3页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1-13页
    1.2 地聚合物/碱激发材料研究现状第13-19页
        1.2.1 地聚合物/碱激发材料的工程应用第13-15页
        1.2.2 粉煤灰基地聚合物/碱激发材料的研究现状第15-16页
        1.2.3 粉煤灰基碱激发材料主要影响因素第16-19页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9-21页
        1.3.1 研究内容第19-20页
        1.3.2 技术路线第20-21页
        1.3.3 研究方法第21页
    1.4 本章小结第21-23页
第二章 原材料与试验方案第23-37页
    2.1 原材料及技术指标第23-27页
        2.1.1 粉煤灰第23-25页
        2.1.2 矿渣第25-26页
        2.1.3 硅灰第26页
        2.1.4 钠水玻璃溶液第26-27页
        2.1.5 苛性碱第27页
    2.2 粉煤灰基碱激发材料制备工艺及试验方法第27-30页
        2.2.1 复合碱激发剂的配制第27-28页
        2.2.2 粉煤灰基碱激发材料制备第28-29页
        2.2.3 试验方法第29-30页
    2.3 试验方案第30-35页
        2.3.1 正交试验及设计第30-32页
        2.3.2 平行试验及设计第32-35页
    2.4 本章小结第35-37页
第三章 粉煤灰基碱激发材料配合比优选与制备第37-59页
    3.1 粉煤灰基碱激发材料地聚合反应机理第37-41页
    3.2 粉煤灰基碱激发材料制备因素第41-42页
    3.3 正交试验与分析第42-58页
        3.3.1 碱激发剂选择第42-44页
        3.3.2 正交试验L_9(3~4)第44-48页
        3.3.3 正交试验L_(16)(4~5)第48-58页
    3.4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四章 粉煤灰基碱激发材料反应过程影响因素研究第59-85页
    4.1 粉煤灰品种第59-61页
    4.2 碱激发组分第61-68页
        4.2.1 水玻璃模数第61-63页
        4.2.2 碱激发组分掺量第63-65页
        4.2.3 陈化时间第65-68页
    4.3 水灰比第68-72页
    4.4 添加组分第72-77页
        4.4.1 矿渣第72-75页
        4.4.2 硅灰第75-77页
    4.5 养护环境第77-82页
        4.5.1 养护方式第78-79页
        4.5.2 养护温度第79-81页
        4.5.3 养护时间第81-82页
    4.6 本章小结第82-85页
第五章 粉煤灰基碱激发材料微结构特征分析第85-93页
    5.1 SEM-扫描电镜分析第85-90页
        5.1.1 不同原材料组分制备粉煤灰基碱激发材料SEM分析第86-88页
        5.1.2 不同水玻璃模数制备粉煤灰碱激发材料SEM分析第88-90页
    5.2 粉煤灰基碱激发材料地聚合反应过程第90-93页
结论与展望第93-95页
参考文献第95-103页
致谢第103-104页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第104-105页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第105-106页
文献综述第106-121页
    参考文献第115-121页
详细中文摘要第121-123页
详细英文摘要第123-125页

论文共12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含锌工业废水的处理及锌的资源化利用
下一篇:敞开式大气压离子源质谱中离子抑制的定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