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缩略词表 | 第11-12页 |
引言 | 第12-13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3-27页 |
第一章 植物多倍体育种研究进展 | 第13-27页 |
1 多倍体简介 | 第13-14页 |
2 多倍体的获得途径 | 第14-17页 |
2.1 自然产生的天然多倍体 | 第14页 |
2.2 人工诱导获得多倍体 | 第14-17页 |
3 蔬菜多倍体的特征 | 第17-18页 |
3.1 形态变化 | 第17页 |
3.2 抗逆性增强 | 第17-18页 |
3.3 物质含量增加 | 第18页 |
3.4 多倍体稔性低 | 第18页 |
4 蔬菜多倍体鉴定 | 第18-20页 |
4.1 形态学鉴定 | 第18-19页 |
4.2 染色体计数鉴定 | 第19页 |
4.3 流式细胞术鉴定 | 第19页 |
4.4 分子水平鉴定 | 第19-20页 |
4.5 同工酶鉴定 | 第20页 |
5 多倍体在育种方面的应用 | 第20-21页 |
5.1 利用多倍体的巨大性,提高作物产量或观赏价值 | 第20页 |
5.2 利用染色体多倍化,克服远缘杂交障碍 | 第20页 |
5.3 创造远缘杂交育种的中间亲本 | 第20页 |
5.4 利用多倍体低稔性的特点,培育无籽或少籽果实 | 第20-21页 |
5.5 利用多倍体抗逆性和适应性增强,扩大栽培面积 | 第21页 |
6 蔬菜多倍体育种中有待进一步解决的主要问题 | 第21-23页 |
6.1 多倍体的适宜性 | 第21-22页 |
6.2 同源四倍体育种中非倍性变异和嵌合体的利用 | 第22页 |
6.3 多倍体低稔性、不良性状的改善 | 第22页 |
6.4 制定适宜的育种目标和栽培管理方式 | 第22-23页 |
6.5 育种技术在多倍体选育中的综合应用 | 第23页 |
7 蔬菜品质的研究进展 | 第23-25页 |
7.1 蔬菜品质的内涵 | 第24页 |
7.2 蔬菜品质的评价体系 | 第24-25页 |
8 多倍体育种的展望 | 第25-27页 |
第二部分 研究报告 | 第27-51页 |
第二章 不结球白菜'超华一号'同源四倍体的诱导及鉴定 | 第27-3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8-30页 |
1.1 材料 | 第28-29页 |
1.2 试验方法 | 第29-30页 |
1.3 数据处理 | 第30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0-32页 |
2.1 秋水仙素不同处理诱导效果 | 第30-31页 |
2.2 不结球白菜倍性鉴定结果 | 第31-32页 |
3 讨论 | 第32-35页 |
第三章 优质同源四倍体萝卜新种质创制及鉴定 | 第35-4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6-37页 |
1.1 材料 | 第36页 |
1.2 试验方法 | 第36-37页 |
1.3 四倍体萝卜继代选育 | 第37页 |
1.4 数据处理 | 第37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7-39页 |
2.1 秋水仙素不同处理诱导效果 | 第37-38页 |
2.2 四倍体萝卜倍性鉴定结果 | 第38-39页 |
3 讨论 | 第39-43页 |
第四章 二、四倍体不结球白菜和萝卜农艺性状及营养品质比较 | 第43-51页 |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44-46页 |
1.1 试验材料 | 第44页 |
1.2 试验方法 | 第44-4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6-48页 |
2.1 二、四倍体不结球白菜农艺性状比较 | 第46-47页 |
2.2 二、四倍体萝卜'满堂红'农艺性状比较 | 第47页 |
2.3 二、四倍体营养品质比较 | 第47-48页 |
3 讨论 | 第48-51页 |
全文结论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9页 |
附录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