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

小城市高铁站周边片区规划研究--以峨眉山市天下名山站片区为例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2-21页
    1.1 研究背景第12-16页
        1.1.1 我国高铁时代的来临第12-14页
        1.1.2 大批小城市高铁客站已建成或待建第14页
        1.1.3 小城市高铁站片区建设的困境第14-16页
    1.2 研究内容界定及关键问题第16-17页
        1.2.1 概念解析和界定第16-17页
        1.2.2 关键问题第17页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7-19页
        1.3.1 研究目的第17页
        1.3.2 研究意义第17-18页
        1.3.3 研究内容第18-19页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19-20页
        1.4.1 研究方法第19-20页
        1.4.2 技术路线第20页
    1.5 本章小结第20-21页
第2章 相关理论研究进展和国外站区发展经验第21-35页
    2.1 研究综述第21-25页
        2.1.1 国内外高铁建设对沿线城市的影响研究进展第21-23页
        2.1.2 国内外高铁站片区研究进展第23-24页
        2.1.3 国内小城市高铁站片区规划研究情况第24-25页
    2.2 国外高铁发展经验第25-34页
        2.2.1 日本经验第25-30页
        2.2.2 法国经验第30-32页
        2.2.3 国外开发经验及其局限性第32-34页
    2.3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3章 高铁对沿线城市的影响及站区规划与小城市协调发展第35-58页
    3.1 高铁对城市群及沿线城市的影响第35-52页
        3.1.1 高铁对城市群的影响第35-39页
        3.1.2 高铁对沿线城市的影响第39-42页
        3.1.3 成绵乐高铁对沿线城市的影响第42-52页
    3.2 高铁站区规划建设与小城市协调发展第52-57页
        3.2.1 高铁站区规划与小城市的互馈关系第52-54页
        3.2.2 发挥高铁引擎作用的关键环节与本质第54-55页
        3.2.3 小城市高铁站区总体发展策略第55-57页
    3.3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4章 小城市高铁站片区规划研究第58-98页
    4.1 高铁站选址及小城市站区发展模式第59-61页
    4.2 小城市高铁站区功能定位研究第61-68页
        4.2.1 高铁站片区功能分析第62-65页
        4.2.2 高铁站片区的功能复合应用第65-66页
        4.2.3 小城市站区功能定位小结第66页
        4.2.4 案例分析第66-68页
    4.3 小城市高铁站区用地布局与产业选择第68-81页
        4.3.1 高铁站片区用地规模分析第68-75页
        4.3.2 高铁站片区用地功能选择第75-76页
        4.3.3 我国高铁站片区用地结构特征第76-80页
        4.3.4 高铁片区产业选择策略第80-81页
    4.4 小城市高铁站片区土地开发第81-90页
        4.4.1 土地开发模式第81-83页
        4.4.2 开发强度第83-86页
        4.4.3 开发时序第86-88页
        4.4.4 地下空间开发第88-90页
    4.5 小城市高铁站片区城市设计第90-96页
        4.5.1 高铁站片区特色展现第90-93页
        4.5.2 站区城市设计手法第93-95页
        4.5.3 站区城市设计策略第95-96页
    4.6 本章小结第96-98页
第5章 案例实践—峨眉山天下名山站片区规划研究第98-117页
    5.1 天下名山站片区基本情况第98-101页
    5.2 天下名山站片区功能定位第101-106页
        5.2.1 峨眉山市城市竞争力分析第101-104页
        5.2.2 上位规划分析第104-105页
        5.2.3 片区功能定位判定第105-106页
    5.3 天下名山片区人口规模第106-107页
    5.4 天下名山站片区产业定位第107-109页
    5.5 空间发展与用地布局规划第109-111页
    5.6 土地开发第111-113页
    5.7 核心区城市设计第113-116页
    5.8 本章小结第116-117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117-120页
    6.1 结论第117-119页
    6.2 研究不足及展望第119-120页
致谢第120-121页
附录第121-122页
参考文献第122-126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第126页

论文共12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AHP层次分析法的成都市养老型社区外部公共空间适老性研究
下一篇:隧道突涌水灾害区域性动态风险评估与预测预警及工程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