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三相电能质量监测仪的研究与设计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10-11页 |
1.2 基本概念 | 第11页 |
1.3 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1-12页 |
1.4 课题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5 论文的主要工作及结构安排 | 第13-15页 |
第2章 电能质量指标及计算方法 | 第15-26页 |
2.1 电能质量评价指标 | 第15-16页 |
2.2 电能质量参数测量和计算 | 第16-22页 |
2.2.1 电压电流的有效值 | 第16页 |
2.2.2 功率的测量和计算 | 第16-17页 |
2.2.3 频率与频率偏差 | 第17-18页 |
2.2.4 供电电压偏差 | 第18-19页 |
2.2.5 电力系统三相不平衡 | 第19页 |
2.2.6 电压波动 | 第19-20页 |
2.2.7 电力系统谐波 | 第20-22页 |
2.3 电能质量异常事件 | 第22-24页 |
2.3.1 失压、欠压、过压事件 | 第22页 |
2.3.2 失流、过流、断流事件 | 第22-23页 |
2.3.3 逆相序事件 | 第23页 |
2.3.4 潮流反向以及功率因数异常事件 | 第23页 |
2.3.5 断相、过载事件 | 第23-24页 |
2.4 监测仪的总体设计 | 第24-2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 第26-43页 |
3.1 监测仪的总体功能和性能指标 | 第26-28页 |
3.2 监测仪的各模块电路设计 | 第28-42页 |
3.2.1 采集模块电路设计 | 第28-29页 |
3.2.2 计量模块电路设计 | 第29-32页 |
3.2.3 主控模块及其外围电路设计 | 第32-34页 |
3.2.4 时钟模块电路设计 | 第34-35页 |
3.2.5 存储模块电路设计 | 第35页 |
3.2.6 电源模块电路设计 | 第35-38页 |
3.2.7 通信模块电路设计 | 第38-40页 |
3.2.8 示模块电路设计 | 第40-41页 |
3.2.9 按键及其他模块电路设计 | 第41-42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4章 系统软件设计 | 第43-54页 |
4.1 软件开发环境 | 第43-44页 |
4.2 软件整体方案设计 | 第44页 |
4.3 系统各模块软件设计 | 第44-53页 |
4.3.1 主程序模块软件设计 | 第44-45页 |
4.3.2 系统初始化软件设计 | 第45-46页 |
4.3.3 测量模块软件设计 | 第46-48页 |
4.3.4 通信模块软件设计 | 第48-51页 |
4.3.5 存储模块软件设计 | 第51页 |
4.3.6 示模块软件设计 | 第51-52页 |
4.3.7 按键模块软件设计 | 第52-5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5章 系统测试与实验数据分析 | 第54-67页 |
5.1 监测仪性能测试 | 第54-59页 |
5.1.1 准确度测试 | 第54-55页 |
5.1.2 机械测试 | 第55-56页 |
5.1.3 气候影响测试 | 第56页 |
5.1.4 电气性能测试 | 第56页 |
5.1.5 电磁兼容性测试 | 第56-58页 |
5.1.6 绝缘性测试 | 第58-59页 |
5.2 监测仪功能测试 | 第59-60页 |
5.3 监测仪测量校准 | 第60-62页 |
5.4 测试结果分析 | 第62-66页 |
5.4.1 基本电能质量参数数据 | 第62-64页 |
5.4.2 重要电能质量参数数据 | 第64-66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73-74页 |
附录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项目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