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列耶夫的长篇小说《撒旦日记》创作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摘要 | 第6-10页 |
绪论 | 第10-22页 |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2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20页 |
三、主要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第一章 《撒旦日记》的创作主题 | 第22-35页 |
第一节 宗教主题:末世论 | 第22-28页 |
第二节 存在主题 | 第28-34页 |
一、难以排解的孤独 | 第29-31页 |
二、死亡之恐惧 | 第31-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二章 《撒旦日记》的人物形象 | 第35-53页 |
第一节 班德尔古德—从撒旦到基督 | 第35-42页 |
一、原型:《圣经》中的撒旦 | 第35-37页 |
二、撒旦-班德尔古德—神圣的受难者:基督 | 第37-42页 |
第二节 马格努斯—真正的“撒旦” | 第42-45页 |
第三节 玛利亚—被消解的“大海之星” | 第45-49页 |
第四节 X·红衣主教—披着神圣外衣的灵魂堕落者 | 第49-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三章 《撒旦日记》的创作特色 | 第53-71页 |
第一节 小说的叙事手法 | 第53-61页 |
一、渗透一切的主观感受 | 第55-57页 |
二、变形 | 第57-59页 |
三、反讽 | 第59-61页 |
第二节“杂糅”的时空 | 第61-66页 |
一、物理时间和心理时间交错 | 第61-63页 |
二、象征、对立的空间 | 第63-66页 |
第三节 小说的综合性体裁特征 | 第66-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结语 | 第71-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81页 |
例证来源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