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9页 |
1.1 碳点的概述 | 第11页 |
1.2 碳点的分类 | 第11-12页 |
1.3 碳点的制备 | 第12-14页 |
1.3.1 自上而下法 | 第12-13页 |
1.3.2 自下而上法 | 第13页 |
1.3.3 表面修饰或钝化 | 第13-14页 |
1.4 碳点的结构与性质 | 第14-17页 |
1.4.1 化学结构 | 第14-15页 |
1.4.2 光学性能 | 第15-17页 |
1.4.3 生物毒性 | 第17页 |
1.5 碳点的发光机理 | 第17-21页 |
1.5.1 共轭 π 结构的量子限域效应 | 第17-18页 |
1.5.2 表面态 | 第18-19页 |
1.5.3 分子态 | 第19-20页 |
1.5.4 交联增强发射(CEE)效应 | 第20-21页 |
1.6 碳点的应用研究进展 | 第21-25页 |
1.6.1 化学传感器 | 第21-23页 |
1.6.2 生物成像 | 第23页 |
1.6.3 纳米医学 | 第23-24页 |
1.6.4 光催化 | 第24-25页 |
1.6.5 电催化 | 第25页 |
1.7 离子液体在纳米材料合成中的应用 | 第25-27页 |
1.8 本文的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 | 第27-29页 |
第二章 酸性离子液体催化水解纤维素制备碳点及其在Hg~(2+)检测中的应用 | 第29-41页 |
2.1 引言 | 第29-30页 |
2.2 实验 | 第30-32页 |
2.2.1 实验试剂 | 第30页 |
2.2.2 实验仪器 | 第30-31页 |
2.2.3 碳点的合成与纯化 | 第31页 |
2.2.4 碳点的表征 | 第31-32页 |
2.2.5 碳点应用于Hg~(2+)的检测 | 第32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2-39页 |
2.3.1 碳点的合成及其形成机理 | 第32-33页 |
2.3.2 碳点的表征 | 第33-35页 |
2.3.3 碳点的光学性能 | 第35-38页 |
2.3.4 碳点在Hg~(2+)检测中的应用 | 第38-39页 |
2.4 小结 | 第39-41页 |
第三章 基于 1, 3-二(羧甲基)咪唑氯盐氮掺杂碳点的制备及其在ClO~-检测中的应用 | 第41-55页 |
3.1 引言 | 第41-42页 |
3.2 实验 | 第42-45页 |
3.2.1 实验试剂 | 第42-43页 |
3.2.2 实验仪器 | 第43-44页 |
3.2.3 1,3-二(羧甲基)咪唑氯盐的合成 | 第44页 |
3.2.4 氮掺杂碳点的制备与纯化 | 第44页 |
3.2.5 碳点的表征 | 第44-45页 |
3.2.6 ClO~-的检测 | 第45页 |
3.2.7 实际水样中ClO~-的检测 | 第45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5-53页 |
3.3.1 碳点制备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45-46页 |
3.3.2 碳点的表征 | 第46-49页 |
3.3.3 碳点的光学性能 | 第49-51页 |
3.3.4 碳点在ClO~-检测中的应用 | 第51-53页 |
3.4 小结 | 第53-55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