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会网络安全机制的设计与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机会网络简介 | 第10-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机会网络的概念 | 第11-12页 |
1.1.3 机会网络的网络特征 | 第12页 |
1.1.4 机会网络的应用 | 第12-14页 |
1.2 机会网络的安全问题 | 第14-15页 |
1.2.1 机会网络的安全需求 | 第14-15页 |
1.2.2 机会网络的制约因素 | 第15页 |
1.3 机会网络安全机制方案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5-16页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6-18页 |
第二章 相关密码学基础与密码体制 | 第18-24页 |
2.1 相关密码学基础 | 第18-20页 |
2.1.1 公钥密码体制 | 第18-19页 |
2.1.2 困难问题 | 第19页 |
2.1.3 Hash函数 | 第19-20页 |
2.1.4 签密体制 | 第20页 |
2.2 相关密码体制 | 第20-22页 |
2.2.1 基于身份的密码体制 | 第20-21页 |
2.2.2 基于无证书的密码体制 | 第21-22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2-24页 |
第三章 典型的密钥管理方案 | 第24-32页 |
3.1 密钥管理概述 | 第24-26页 |
3.1.1 密钥管理过程 | 第24-25页 |
3.1.2 密钥管理的分类 | 第25-26页 |
3.2 典型的密钥管理方案 | 第26-30页 |
3.2.1 基于身份密码学的密钥管理方案 | 第26-27页 |
3.2.2 基于门限密码学的分布式管理方案 | 第27-29页 |
3.2.3 基于证书链的自组织密钥管理方案 | 第29-30页 |
3.2.4 基于无证书的密钥管理方案 | 第30页 |
3.3 各密钥管理方案的性能分析 | 第30-3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四章 层次式的基于无证书的签密体制 | 第32-44页 |
4.1 引言 | 第32页 |
4.2 基于离散对数的无证书签密方案 | 第32-35页 |
4.3 改进的基于离散对数的无证书签密方案 | 第35-41页 |
4.4 安全性分析与证明 | 第41-42页 |
4.4.1 保密性分析 | 第42页 |
4.4.2 不可否认性分析 | 第42页 |
4.4.3 前向安全性分析 | 第4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五章 机会网络环境下的安全机制方案的设计 | 第44-56页 |
5.1 系统的概述 | 第44-45页 |
5.1.1 系统的设计目标 | 第44页 |
5.1.2 系统的网络模型 | 第44-45页 |
5.2 系统的初始化 | 第45-47页 |
5.2.1 注册中心的初始化 | 第45-46页 |
5.2.2 节点的注册 | 第46-47页 |
5.3 新节点的接入 | 第47-49页 |
5.3.1 中继节点的接入 | 第47-48页 |
5.3.2 机会节点的接入 | 第48-49页 |
5.4 安全通信 | 第49-54页 |
5.4.1 消息的完整性 | 第49页 |
5.4.2 消息的新鲜性 | 第49-50页 |
5.4.3 密钥协商 | 第50-52页 |
5.4.4 完整的通信过程 | 第52-54页 |
5.4.5 节点的撤销 | 第54页 |
5.5 系统的安全性分析 | 第54-55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六章 安全机制方案的仿真与性能分析 | 第56-64页 |
6.1 ONE仿真平台介绍 | 第56-60页 |
6.1.1 ONE的概述 | 第56-57页 |
6.1.2 ONE的移动模型 | 第57-58页 |
6.1.3 ONE的路由模型 | 第58-60页 |
6.2 安全机制方案的仿真 | 第60-61页 |
6.3 运算效率分析 | 第61-62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4-66页 |
7.1 总结 | 第64页 |
7.2 展望 | 第64-66页 |
致谢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4页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