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信号的混沌遮掩及其盲提取技术研究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绪论 | 第10-14页 |
1.1 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语音信号盲提取现状 | 第11-13页 |
1.2.1 语音信号盲提取发展现状 | 第11-12页 |
1.2.2 混沌遮掩保密技术发展现状 | 第12-13页 |
1.3 本论文的章节安排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第2章语音信号及其混沌遮掩技术 | 第14-29页 |
2.1 语音信号特点 | 第14-15页 |
2.2 语音信号时域分析方法 | 第15-18页 |
2.2.1 短时平均能量和平均幅度 | 第15-16页 |
2.2.2 短时自相关函数 | 第16页 |
2.2.3 短时平均幅度差函数 | 第16页 |
2.2.4 短时傅里叶变换 | 第16-17页 |
2.2.5 小波变换 | 第17-18页 |
2.3 混沌信号的定义及基本特性 | 第18-22页 |
2.3.1 Li-Yorke混沌定义 | 第19页 |
2.3.2 Devaney混沌定义 | 第19-20页 |
2.3.3 Melnikov混沌定义 | 第20页 |
2.3.4 混沌信号的基本特征 | 第20-22页 |
2.4 典型混沌系统及其动力学特性 | 第22-27页 |
2.4.1 Chen混沌系统 | 第22-24页 |
2.4.2 Liu混沌系统 | 第24-25页 |
2.4.3 超混沌Qi系统 | 第25-27页 |
2.5 混沌保密遮掩技术 | 第27-28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正定混沌遮掩系统中的语音信号盲分离 | 第29-56页 |
3.1 盲源分离基本原理 | 第29-31页 |
3.2 盲源分离算法性能指标 | 第31-33页 |
3.2.1 定性评价 | 第31页 |
3.2.2 定量评价 | 第31-32页 |
3.2.3 听觉效果 | 第32-33页 |
3.3 正定混沌遮掩系统的数学模型 | 第33页 |
3.4 混沌系统能量聚集带的判定 | 第33-36页 |
3.5 混沌遮掩下语音信号盲分离 | 第36-54页 |
3.5.1 正定系统单个语音信号盲分离 | 第38-45页 |
3.5.2 正定系统多个语音信号盲分离 | 第45-54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第4章噪声背景下语音信号盲分离 | 第56-71页 |
4.1 噪声分类 | 第56页 |
4.2 单语音信号盲分离 | 第56-64页 |
4.3 多语音信号盲分离 | 第64-7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5章欠定混沌系统中语音信号盲提取 | 第71-102页 |
5.1 欠定混合系统及提取模型 | 第71-72页 |
5.2 欠定系统转化为正定系统 | 第72-73页 |
5.3 EMD算法原理 | 第73-76页 |
5.4 欠定系统中语音信号盲提取实现 | 第76-78页 |
5.5 算法有效性的验证 | 第78-101页 |
5.5.1 语音干扰下欠定语音信号盲提取 | 第78-90页 |
5.5.2 噪声影响下欠定语音信号盲提取 | 第90-101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101-102页 |
结论 | 第102-104页 |
参考文献 | 第104-110页 |
致谢 | 第110-11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11-11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