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德尔特裂缝性储层测井评价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9页 |
| ·国内外裂缝性储层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 ·国内裂缝性储层评价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 ·国外裂缝性储层评价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研究内容与关键问题 | 第11页 |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1-13页 |
| 第二章 苏德尔特地区岩性识别研究 | 第13-27页 |
| ·研究区岩性概况分析 | 第13-16页 |
| ·研究区储层岩石成分及类型 | 第13-14页 |
| ·研究区岩性段划分及特征分析 | 第14-16页 |
| ·研究区岩性测井响应特征及模式研究 | 第16-17页 |
| ·岩性识别方法研究 | 第17-26页 |
| ·基于曲线特征差异的逐步判别法 | 第18-20页 |
| ·基于统计的Fisher 判别方法 | 第20-26页 |
| ·小结 | 第26-27页 |
| 第三章 裂缝定性识别方法研究 | 第27-43页 |
| ·研究区裂缝发育概况 | 第27-32页 |
| ·构造裂缝 | 第27-31页 |
| ·成岩缝 | 第31页 |
| ·与裂缝有关的孔洞 | 第31-32页 |
| ·裂缝发育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32-34页 |
| ·裂缝发育程度与岩性的关系 | 第32-33页 |
| ·裂缝发育程度与断层的关系 | 第33-34页 |
| ·裂缝发育程度与沉积环境的关系 | 第34页 |
| ·裂缝的测井响应模式研究 | 第34-38页 |
| ·低角度裂缝测井模式 | 第35-36页 |
| ·高角度裂缝测井模式 | 第36页 |
| ·孔洞储层测井模式 | 第36-38页 |
| ·裂缝识别方法研究 | 第38-42页 |
| ·三孔隙度比值法 | 第38页 |
| ·电阻率侵入校正差比法RTC | 第38-39页 |
| ·曲线变化率法 | 第39页 |
| ·裂缝综合概率指示法 | 第39-42页 |
| ·小结 | 第42-43页 |
| 第四章 裂缝性储层参数计算与储层类型划分研究 | 第43-54页 |
| ·裂缝性储层参数计算方法研究 | 第43-51页 |
| ·储集层物性特征及岩石骨架参数确定 | 第43页 |
| ·有效孔隙度解释方法研究 | 第43-47页 |
| ·含油饱和度解释方法研究 | 第47-48页 |
| ·布达特群储层渗透率解释方法研究 | 第48-49页 |
| ·参数计算实例 | 第49-51页 |
| ·储层孔隙结构及类型划分研究 | 第51-53页 |
| ·压汞曲线分析储层孔隙结构 | 第51页 |
| ·储层类型划分研究 | 第51-53页 |
| ·小结 | 第53-54页 |
| 第五章 储层流体性质识别方法研究 | 第54-72页 |
| ·利用常规测井进行流体识别方法研究 | 第54-61页 |
| ·油水识别图版样本层的选取 | 第54-55页 |
| ·油水识别图版的建立 | 第55-61页 |
| ·利用核磁共振测井进行流体识别方法研究 | 第61-63页 |
| ·结合录井进行流体性质识别方法研究 | 第63-68页 |
| ·地化录井 | 第63-65页 |
| ·气测录井 | 第65-67页 |
| ·地化、气测录井评价方法应用实例 | 第67-68页 |
| ·应用效果 | 第68-70页 |
| ·小结 | 第70-72页 |
| 结论 | 第72-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77-78页 |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