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5页 |
0 引言 | 第15-17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7-39页 |
·渔业生物学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7-26页 |
·年龄鉴定 | 第17-19页 |
·生长特性 | 第19-21页 |
·繁殖策略 | 第21-23页 |
·食性分析 | 第23-25页 |
·资源评估 | 第25-26页 |
·小黄鱼的基础渔业生物学及其研究进展 | 第26-34页 |
·群体划分 | 第26页 |
·洄游 | 第26-29页 |
·产卵洄游 | 第27-28页 |
·索饵洄游 | 第28页 |
·越冬洄游 | 第28-29页 |
·摄食 | 第29-32页 |
·食性和主要饵料种类 | 第29-30页 |
·小黄鱼摄食习性的体长变化 | 第30-31页 |
·小黄鱼摄食习性的季节变化及年间变化 | 第31-32页 |
·繁殖 | 第32-34页 |
·小黄鱼资源与渔业 | 第34-35页 |
·黄、东海海洋环境及其主要物理过程的变化 | 第35-39页 |
·主要物理过程及其变化 | 第35-37页 |
·海洋环境的变化 | 第37-39页 |
2 黄海中南部小黄鱼种群结构及其年际变化 | 第39-4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9-40页 |
·材料 | 第39-40页 |
·方法 | 第40页 |
·数据处理 | 第40页 |
·结果 | 第40-46页 |
·种群结构的季节变化 | 第40-42页 |
·黄海中南部小黄鱼群体的体长、体重组成及年龄结构的年际变化 | 第42-45页 |
·吕泗渔场小黄鱼产卵群体的结构及其年际变化 | 第45-46页 |
·讨论 | 第46-49页 |
3 黄海中南部小黄鱼当年幼鱼生长特征的研究 | 第49-5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9-50页 |
·材料 | 第49页 |
·生长指数的计算公式 | 第49-50页 |
·生长模型 | 第50页 |
·结果 | 第50-55页 |
·体长和体重组成 | 第50页 |
·体长-体重关系 | 第50-52页 |
·耳石长度、重量与体长、体重的关系 | 第52页 |
·生长方程拟合效果的比较 | 第52-53页 |
·生长特征 | 第53-55页 |
·讨论 | 第55-58页 |
·幂指数b的差异性 | 第55-56页 |
·几种生长方程拟合效果的比较 | 第56页 |
·小黄鱼当年幼鱼的生长特征 | 第56-58页 |
4 黄海中南部小黄鱼生物学特征和最适开捕体长的研究 | 第58-6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8-60页 |
·材料 | 第58-59页 |
·研究方法 | 第59-60页 |
·数据处理 | 第6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0-66页 |
·体长-体重关系 | 第61页 |
·生长特征 | 第61-63页 |
·死亡特征 | 第63-64页 |
·单位补充量渔获量 | 第64-66页 |
·讨论 | 第66-69页 |
·小黄鱼生长参数的估算 | 第66-67页 |
·不同海区小黄鱼生长特征比较 | 第67页 |
·最适开捕体长的确定 | 第67-68页 |
·小黄鱼资源的利用现状及合理利用 | 第68-69页 |
5 小黄鱼生物学特征的变化及其对捕捞和环境变化的响应 | 第69-8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9-71页 |
·材料 | 第69-70页 |
·方法 | 第70-71页 |
·生物学参数估算方法 | 第70页 |
·灰色关联分析 | 第70-7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71-77页 |
·体长-体重关系及其年际变化 | 第71页 |
·生长参数的变化 | 第71-73页 |
·死亡系数的变化 | 第73-75页 |
·各影响因子的年代际变化 | 第75页 |
·生长与死亡参数对环境变化的响应 | 第75-77页 |
·讨论 | 第77-80页 |
·种群生长参数变动的生态学意义 | 第77页 |
·生物学特征发生变化的原因 | 第77-80页 |
·海表温度 | 第77-78页 |
·饵料因素 | 第78页 |
·捕捞是小黄鱼生物学特征发生变化的最主要因素 | 第78-80页 |
6 小结 | 第80-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98页 |
致谢 | 第98-99页 |
个人简历 | 第99页 |
已接受待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