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服务贸易对中国就业质量贡献的实证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绪论 | 第11-21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11-12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综述 | 第12-20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19-20页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20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2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综述 | 第21-26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1-23页 |
2.1.1 金融服务贸易概念的界定 | 第21-22页 |
2.1.2 就业质量概念的界定 | 第22-23页 |
2.2 相关理论 | 第23-26页 |
2.2.1 比较优势理论 | 第23-24页 |
2.2.2 乘数效应理论 | 第24-25页 |
2.2.3 配第—克拉克定理 | 第25-26页 |
3 金融服务贸易影响就业质量的机制分析 | 第26-30页 |
3.1 金融服务贸易进口与就业质量 | 第26-27页 |
3.1.1 金融服务作为最终消费品 | 第26-27页 |
3.1.2 金融服务作为中间投入品 | 第27页 |
3.2 金融服务贸易出口与就业质量 | 第27-30页 |
3.2.1 要素禀赋角度 | 第28页 |
3.2.2 出口与就业的理论关系 | 第28-30页 |
4 中国金融服务贸易发展和就业质量的现状分析 | 第30-42页 |
4.1 中国金融服务贸易发展阶段 | 第30-31页 |
4.2 中国金融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分析 | 第31-38页 |
4.2.1 总体概况 | 第31-33页 |
4.2.2 金融服务贸易结构分析 | 第33-34页 |
4.2.3 中国金融业就业现状分析 | 第34-38页 |
4.3 中国就业质量现状分析 | 第38-42页 |
4.3.1 就业结构分析 | 第38-40页 |
4.3.2 就业质量评价及测算 | 第40-42页 |
5 中国金融服务贸易对就业质量贡献的实证分析 | 第42-50页 |
5.1 实证分析方法介绍 | 第42-43页 |
5.1.1 单位根检验 | 第42页 |
5.1.2 Granger因果检验 | 第42-43页 |
5.1.3 协整检验 | 第43页 |
5.1.4 脉冲响应函数 | 第43页 |
5.2 数据来源说明 | 第43-44页 |
5.3 实证分析 | 第44-50页 |
5.3.1 单位根检验 | 第44-45页 |
5.3.2 Granger因果检验 | 第45-46页 |
5.3.3 协整检验 | 第46页 |
5.3.4 基于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 | 第46-50页 |
6 对策建议 | 第50-53页 |
6.1 提高金融业国际竞争力 | 第50-51页 |
6.2 优化金融产业结构 | 第51页 |
6.3 提高现代金融产业就业质量 | 第51-52页 |
6.4 加强高新技术人才储备 | 第52-53页 |
结论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