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9-11页 |
1.1.1 研究的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及评述 | 第11-14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1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第12-14页 |
1.3 研究框架安排 | 第14-16页 |
1.3.1 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1.3.2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1.4 创新和不足 | 第16-17页 |
1.4.1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16页 |
1.4.2 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公共基础设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基本理论和评价方法 | 第17-21页 |
2.1 公共基础设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基本理论 | 第17-19页 |
2.1.1 委托代理理论 | 第17-18页 |
2.1.2 公共选择理论 | 第18页 |
2.1.3 新公共管理理论 | 第18-19页 |
2.2 公共基础设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基本原则 | 第19页 |
2.2.1 经济性原则 | 第19页 |
2.2.2 效率性原则 | 第19页 |
2.2.3 效益性原则 | 第19页 |
2.2.4 公平性原则 | 第19页 |
2.3 公共基础设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主要评价方法 | 第19-21页 |
2.3.1 成本效益分析法 | 第20页 |
2.3.2 最低成本法 | 第20页 |
2.3.3 比较法 | 第20-21页 |
第三章 防城港市公共基础设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存在问题和原因分析 | 第21-28页 |
3.1 防城港市公共基础设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现状 | 第21-23页 |
3.1.1 绩效评价机构的设置 | 第21页 |
3.1.2 绩效评价制度的建设 | 第21-22页 |
3.1.3 绩效评价指标的建立 | 第22-23页 |
3.1.4 绩效评价方法的选取 | 第23页 |
3.2 防城港市公共基础设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3-25页 |
3.2.1 绩效评价主体错位 | 第23页 |
3.2.2 绩效评价目标不完整 | 第23-24页 |
3.2.3 绩效评价标准缺乏数据支持 | 第24页 |
3.2.4 绩效评价方法运用复杂 | 第24-25页 |
3.2.5 绩效评价程序缺乏外界监督 | 第25页 |
3.3 防城港市公共基础设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5-28页 |
3.3.1 绩效评价观念难以达成共识 | 第25-26页 |
3.3.2 绩效评价法律法规不完善 | 第26页 |
3.3.3 绩效评价评估视角不唯一 | 第26-27页 |
3.3.4 绩效评价信息不对称 | 第27页 |
3.3.5 监督形式局限于内部考核 | 第27-28页 |
第四章 优化防城港市公共基础设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制度和方法的思路 | 第28-55页 |
4.1 防城港市公共基础设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组织体系的优化 | 第28-35页 |
4.1.1 评价主体 | 第28-33页 |
4.1.2 评价程序 | 第33-35页 |
4.2 防城港市公共基础设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方法选取的优化 | 第35-53页 |
4.2.1 平衡计分卡法 | 第35-42页 |
4.2.2 德尔菲法 | 第42-53页 |
4.3 防城港市公共基础设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制度的优化 | 第53-55页 |
4.3.1 强化外部监督 | 第53-54页 |
4.3.2 完善人员培养 | 第54页 |
4.3.3 建立绩效评价数据库 | 第54-55页 |
结束语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