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页 |
1.2 研究进展 | 第10-13页 |
1.2.1 北方夏季降水时空特征和变化规律 | 第10-12页 |
1.2.2 北方夏季降水的影响因子及其前期信号 | 第12-13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 第15-19页 |
2.1 资料 | 第15页 |
2.2 方法 | 第15-19页 |
2.2.1 经验正交函数(EOF) | 第15-16页 |
2.2.2 相关分析 | 第16页 |
2.2.3 有效自由度 | 第16-17页 |
2.2.4 t检验 | 第17页 |
2.2.5 North检验 | 第17页 |
2.2.6 水汽通量 | 第17-19页 |
第三章 北方夏季降水的年际变率特征及其前兆信号 | 第19-35页 |
3.1 北方夏季降水的年际变率 | 第19-21页 |
3.2 典型环流特征 | 第21-28页 |
3.2.1 北方降水第一模态型 | 第21-25页 |
3.2.2 北方降水第二模态型 | 第25-28页 |
3.3 前兆信号 | 第28-33页 |
3.3.1 模态一的前期环流特征 | 第28-31页 |
3.3.2 模态二的前期环流特征 | 第31-3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第四章 北方夏季降水的年代际变化特征 | 第35-48页 |
4.1 北方夏季降水的年代际变化特征 | 第35-38页 |
4.2 环流异常与瞬变涡动异常活动的关系 | 第38-41页 |
4.3 环流异常的年代际转换 | 第41-43页 |
4.4 DCM与ISM和AMO的关系 | 第43-46页 |
4.4.1 DCM与印度夏季风(ISM)的关系 | 第44-45页 |
4.4.2 DCM与大西洋年代际振荡(AMO)的关系 | 第45-4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8-50页 |
5.1 结论 | 第48-49页 |
5.2 展望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7页 |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