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16页 |
1.1 pIgR的分子结构 | 第10-12页 |
1.2 pIgR的基因结构 | 第12页 |
1.3 pIgR的表达模式 | 第12-13页 |
1.4 pIgR在黏膜免疫中的重要作用 | 第13-14页 |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4-16页 |
第二章 草鱼pIgR基因的克隆及分析 | 第16-38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16-17页 |
2.1.1 实验鱼 | 第16页 |
2.1.2 试剂 | 第16-17页 |
2.1.3 宿主菌种 | 第17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17-27页 |
2.2.1 肠道总RNA提取 | 第17-18页 |
2.2.2 草鱼pIgR cDNA中间片段的克隆 | 第18-23页 |
2.2.3 草鱼pIgR cDNA 3’端序列PCR扩增和测序 | 第23-24页 |
2.2.4 草鱼pIgR cDNA 5’端序列PCR扩增和测序 | 第24-27页 |
2.2.5 草鱼pIgR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27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27-35页 |
2.3.0 草鱼肠道总RNA的提取 | 第27-28页 |
2.3.1 草鱼pIgR中间片段的克隆 | 第28-29页 |
2.3.2 草鱼pIgR cDNA 3’端序列的克隆 | 第29页 |
2.3.3 草鱼pIgR cDNA 5’端片段的克隆 | 第29-30页 |
2.3.4 草鱼pIgR序列特征分析 | 第30-33页 |
2.3.5 草鱼pIgR氨基酸序列与其他脊椎动物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析 | 第33-35页 |
2.4 讨论 | 第35-38页 |
第三章 草鱼器官组织间pIg R mRNA表达差异 | 第38-44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38页 |
3.1.1 实验用鱼 | 第38页 |
3.1.2 试剂与仪器 | 第38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38-41页 |
3.2.1 RT-PCR检测pIgR mRNA差异表达 | 第38-40页 |
3.2.2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草鱼pIgR | 第40-41页 |
3.3 结果 | 第41-42页 |
3.4 讨论 | 第42-44页 |
第四章 草鱼pIg R原核表达及其特异性抗体的制备 | 第44-52页 |
4.1 实验材料 | 第44-45页 |
4.1.1 实验动物及菌种 | 第44页 |
4.1.2 实验试剂 | 第44-45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45-48页 |
4.2.1 草鱼pIgR原核表达基因扩增 | 第45页 |
4.2.2 原核表达载体pET-32a(+)的构建 | 第45-47页 |
4.2.3 pET-32a表达系统在大肠杆菌Rosetta中诱导表达 | 第47-48页 |
4.2.4 pIgR蛋白纯化与免疫小鼠 | 第48页 |
4.3 结果 | 第48-50页 |
4.3.1 pIgR的ILD1结构域序列扩增 | 第48-49页 |
4.3.2 pIgR-pET-32a重组载体的构建 | 第49页 |
4.3.3 重组载体的诱导表达及纯化 | 第49-50页 |
4.4 讨论 | 第50-52页 |
第五章 细胞中表达草鱼pIg R及其与Ig M结合活性的检测 | 第52-58页 |
5.1 实验材料 | 第52-53页 |
5.1.1 实验细胞及载体 | 第52页 |
5.1.2 实验试剂 | 第52-53页 |
5.2 实验方法 | 第53-55页 |
5.2.1 草鱼pcDNA 3.1-pIgR载体的构建 | 第53页 |
5.2.2 草鱼pcDNA 3.1-pIgR载体转染GCO细胞系 | 第53-54页 |
5.2.3 免疫荧光方法检测pIgR与草鱼IgM相互作用 | 第54-55页 |
5.3 结果 | 第55-57页 |
5.4 讨论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致谢 | 第62-6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学术业绩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