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蓝杂种致死基因BoHL2精细定位的研究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17页 |
1.1 杂种致死 | 第11页 |
1.2 杂种致死的事例 | 第11-12页 |
1.3 杂种致死的遗传模式 | 第12页 |
1.4 杂种致死的基因定位研究 | 第12-14页 |
1.4.1 棉花的杂种致死基因研究 | 第13页 |
1.4.2 拟南芥的杂种致死基因研究 | 第13页 |
1.4.3 生菜的杂种致死基因研究 | 第13-14页 |
1.4.4 烟草的杂种致死基因研究 | 第14页 |
1.4.5 果蝇的杂种致死基因研究 | 第14页 |
1.5 杂种致死的影响因素 | 第14-15页 |
1.6 甘蓝杂种致死的研究 | 第15-16页 |
1.6.1 甘蓝杂种致死的现象 | 第15-16页 |
1.6.2 甘蓝杂种致死的遗传分析 | 第16页 |
1.6.3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 第16页 |
1.7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6-17页 |
第二章 甘蓝杂种致死基因BoHL2的精细定位 | 第17-32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17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17-20页 |
2.2.1 分离群体的构建 | 第17-18页 |
2.2.2 田间性状调查 | 第18页 |
2.2.3 DNA的提取 | 第18页 |
2.2.4 PCR扩增和产物分离 | 第18-19页 |
2.2.5 BSA混池和引物设计 | 第19页 |
2.2.6 数据分析和基因定位 | 第19-20页 |
2.2.7 基因预测 | 第20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20-29页 |
2.3.1 甘蓝杂种致死基因BoHL2的初步定位 | 第20-24页 |
2.3.2 甘蓝杂种致死基因BoHL2的精细定位 | 第24-27页 |
2.3.3 甘蓝杂种致死基因BoHL2的基因预测 | 第27-29页 |
2.4 讨论 | 第29-32页 |
2.4.1 甘蓝杂种致死的影响因素 | 第29-30页 |
2.4.2 杂种致死的基因进化 | 第30页 |
2.4.3 杂种致死的分子机制 | 第30-32页 |
第三章 全文结论 | 第32-33页 |
3.1 甘蓝杂种致死基因BoHL2的精细定位 | 第32页 |
3.2 候选基因预测 | 第32-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9页 |
附录 | 第39-41页 |
致谢 | 第41-42页 |
作者简介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