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前言 | 第9-10页 |
概述 | 第10-12页 |
1 温经汤的来源 | 第10页 |
2 后世医家对温经汤的认识 | 第10-11页 |
3 门氏养荣汤的研究 | 第11-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1 资料来源 | 第12页 |
2 病例采纳标准及排除标准 | 第12页 |
3 病名规范 | 第12-13页 |
4 症状规范 | 第13页 |
5 脉象规范 | 第13-14页 |
6 舌象规范 | 第14页 |
7 药物统计 | 第14页 |
8 统计方法 | 第14页 |
研究结果及分析 | 第14-22页 |
1 患者性别统计 | 第14-15页 |
2 患者年龄统计 | 第15页 |
3 病名(包括疾病种类)统计 | 第15-16页 |
4 症状统计 | 第16-18页 |
5 舌象统计 | 第18-19页 |
6 脉象统计 | 第19-20页 |
7 加味药物统计 | 第20-21页 |
8 结论:门氏养荣汤的辨证依据及应用范围 | 第21-22页 |
讨论 | 第22-25页 |
1 温经汤与门氏养荣汤一脉相承 | 第22页 |
2 门氏养荣汤的病因病机 | 第22-23页 |
3 门氏养荣汤药物配伍规律 | 第23-25页 |
3.1 当归、白芍的配伍 | 第23-24页 |
3.2 川芎、桂枝的配伍 | 第24页 |
3.3 怀牛膝 | 第24-25页 |
门氏养荣汤的临床应用及验案举隅 | 第25-29页 |
1 月经不调 | 第25-26页 |
2 痤疮 | 第26页 |
3 痛经 | 第26-27页 |
4 围绝经期综合征 | 第27-28页 |
5 其他疾病 | 第28-29页 |
结语 | 第29-30页 |
参考文献 | 第30-31页 |
附录 文献综述 温经汤临床应用及现代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 第31-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致谢 | 第38-39页 |
作者简介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