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

基于中医认知规律的中医临床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提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引言第8-9页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第9-27页
 1 中医知识与技能构成特点第9-17页
   ·中医知识第9-12页
   ·中医技能特点第12-15页
   ·中医知识与技能关系第15-16页
   ·现行中医临床课程的知识构成特点第16-17页
 2 优秀中医人才成长规律第17-21页
   ·明确地学医动机第17-18页
   ·合理的认知结构第18-19页
   ·遵循认知规律第19-20页
   ·不断更新认知图式第20-21页
 3 中医教学模式第21-24页
   ·师承教学模式的特色与不足第21页
   ·院校传统教学模式的特色与不足第21-22页
   ·当代医学教育的经验第22-24页
 4 中医临床课程教学模式的优化策略第24-27页
   ·以培养中医临床思维能力为教学目标第24页
   ·有利于中医技能培养的教学内容第24-25页
   ·合理地教学程序第25-26页
   ·师生角色第26页
   ·教学评价第26-27页
第二部分 教学实践第27-35页
 1 教学目标第27页
 2 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第27-28页
   ·科学性原则第27页
   ·创新性原则第27页
   ·最优化原则第27-28页
   ·整体性与独立性原则第28页
   ·学生主体性原则第28页
   ·真实性与实践性原则第28页
   ·简练性与清晰性原则第28页
 3 教学设计实现的途径第28-30页
   ·依据大纲和学生知识结构确定教学目标第28-29页
   ·依据教学目标整合教学内容第29页
   ·依据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环节第29页
   ·制定恰当的教学情境和探讨活动第29页
   ·根据教学效果反思教学环节第29-30页
 4 教学内容的设计第30-31页
   ·病案选取的原则第30页
   ·病案选取的标准第30-31页
   ·病案搜集途径第31页
 5 教学方案第31-35页
   ·教学内容的设计第31-32页
   ·教学方法的设计第32-35页
第三部分 结果与分析第35-47页
 1 教学改革的实施与评价第35-36页
   ·研究对象与学习材料第35页
   ·研究时间第35页
   ·效果评估第35-36页
 2 调查问卷的信度与效度第36页
 3 教学模式的客观评价第36-38页
   ·课堂学习效果评估第36-37页
   ·远期学习效果评估第37-38页
 4 教学模式的主观评价第38-47页
   ·传统《中医内科学》教学满意度的调查第38-39页
   ·学生对新教学模式的总体评价第39-40页
   ·学生对此教学模式学习效果的评价第40-41页
   ·开展新教学模式后学生对学习能力改变的评价第41页
   ·新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影响第41-43页
   ·学生对学习模式改变的期待第43-44页
   ·学生的学习体会第44-47页
第四部分 讨论第47-51页
 1 中医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第47-48页
 2 教学模式评价第48页
   ·客观评价第48页
   ·主观评价第48页
 3 开展新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48-49页
   ·教学内容方面第48-49页
   ·教学对象方面第49页
   ·师资方面第49页
 4 新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第49页
   ·注意理论知识的学习第49页
   ·教学内容难度的把握第49页
   ·教师的作用第49页
   ·新的教学模式转变的过渡性第49页
 5 本次教学实验中存在的问题第49-51页
   ·教学周期短第50页
   ·讨论积极性差第50页
   ·课时量少第50-51页
第五部分 结语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5页
附录第55-78页
致谢第78-79页
论文著作第79-83页
详细摘要第83-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抵当陷胸汤治疗癌性疼痛的实验与临床研究
下一篇:不同证型中风偏瘫患者心理行为特征及心理干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