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外交、国际关系论文

华夷观与传统东亚国际秩序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9页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4-15页
    1.2 研究动态第15-21页
    1.3 论文结构及研究方法第21-23页
    1.4 论文的主要观点和创新第23-25页
    1.5 概念与范围的界定第25-29页
第二章 华夷观与传统东亚国际秩序的建构第29-55页
    2.1 中国古代的华夷观第29-37页
        2.1.1 华夷观溯源第29-31页
        2.1.2 华夷观的内涵第31-33页
        2.1.3 华夷观对东亚各国的影响第33-37页
    2.2 传统东亚国际秩序的形成第37-43页
        2.2.1 秦汉时期东亚国际秩序的雏形第37-40页
        2.2.2 盛唐时期东亚国际秩序的正式形成第40-43页
    2.3 华夷观在东亚国际秩序建构中的作用第43-55页
        2.3.1 华夷观乃传统东亚国际秩序建构的基础第43-45页
        2.3.2 中国在传统东亚国际秩序中的核心地位第45-48页
        2.3.3 朝贡-册封制度框架的确立第48-51页
        2.3.4 中心-边缘之主从结构的形成第51-55页
第三章 华夷观与传统东亚国际秩序的发展及完备第55-76页
    3.1 宋、元传统东亚国际秩序的发展第55-59页
        3.1.1 宋代东亚国际秩序的进一步充实第55-57页
        3.1.2 元代东亚国际秩序遭受挫折第57-59页
    3.2 明代传统东亚国际秩序的完备第59-68页
        3.2.1 明代东亚国际秩序的和平性质第59-62页
        3.2.2 中朝之间理想的国家间关系模式第62-65页
        3.2.3 中日之间的贸易关系第65-68页
    3.3 东亚国际秩序发展完备期东亚各国华夷观的特点第68-76页
        3.3.1 中国从“尊王攘夷”到“华夷无间”第68-70页
        3.3.2 朝鲜不变的华夷观第70-73页
        3.3.3 日本的双重华夷观第73-76页
第四章 华夷观与传统东亚国际秩序的衰落第76-98页
    4.1 明清易代及其对朝鲜和日本的冲击第76-79页
        4.1.1 明清易代第76-77页
        4.1.2 明清易代对朝鲜的冲击第77-78页
        4.1.3 明清易代对日本的冲击第78-79页
    4.2 17世纪中叶后东亚各国的华夷观第79-87页
        4.2.1 中国的“华夷一体”论第79-81页
        4.2.2 朝鲜的“小中华”意识第81-85页
        4.2.3 日本的自我中心华夷观第85-87页
    4.3 传统东亚国际秩序呈衰落的迹象第87-98页
        4.3.1 满清中华正统身份建构的艰难第88-92页
        4.3.2 清代中朝宗藩关系的两面性第92-94页
        4.3.3 日式国际秩序的“建构”第94-98页
第五章 华夷观瓦解与传统东亚国际秩序内解体第98-118页
    5.1 18世纪末中国的衰落第98-99页
    5.2 东亚各国传统华夷观逐渐瓦解第99-108页
        5.2.1 中国传统华夷观逐渐瓦解第99-102页
        5.2.2 朝鲜的“新”华夷观第102-105页
        5.2.3 日本的新“华夷之辨”第105-108页
    5.3 传统东亚国际秩序的内解体第108-118页
        5.3.1 中国对周边国家控制能力的逐渐衰退第108-111页
        5.3.2 东亚各国间关系的微妙变化第111-115页
        5.3.3 东亚朝贡贸易的解体第115-118页
第六章 19世纪中叶前华夷观与传统东亚国际秩序的变与未变第118-136页
    6.1 19世纪中叶前华夷观与传统东亚国际秩序的变第118-128页
        6.1.1 华夷观内涵的变化第118-122页
        6.1.2 传统东亚国际秩序从政治意义为主转向经济意义为主第122-126页
        6.1.3 传统东亚国际秩序中心-边缘结构的变化第126-128页
    6.2 19世纪中叶前华夷观与传统东亚国际秩序的未变第128-136页
        6.2.1 东亚各国的自我中心主义第128-133页
        6.2.2 中国对王朝(国家)利益的重视第133-134页
        6.2.3 朝鲜、日本对国家(民族)利益的重视第134-136页
结论第136-140页
参考文献第140-151页
致谢第151-153页
附录第153页

论文共1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海洋意识建构的大众传播策略研究--《人民日报》海洋新闻报道分析(1950-2014)
下一篇:美国两党国情咨文(1946~2014)的隐喻架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