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工业部门经济论文

上汽集团自主品牌发展战略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1页
    1.1 研究背景第13-16页
        1.1.1 中国汽车市场空前繁荣第13-14页
        1.1.2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处境艰难第14-16页
    1.2 研究意义第16-17页
        1.2.1 理论意义第16-17页
        1.2.2 现实意义第17页
    1.3 研究方法第17-18页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8-21页
        1.4.1 研究内容第18-19页
        1.4.2 技术路线第19-21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21-33页
    2.1 相关概念综述第21-23页
        2.1.1 品牌第21-22页
        2.1.2 品牌的核心价值第22页
        2.1.3 自主品牌第22-23页
        2.1.4 战略管理第23页
    2.2 相关理论分析工具第23-28页
        2.2.1 因子分析法第23-24页
        2.2.2 DEA模型第24-25页
        2.2.3 PEST模型第25-26页
        2.2.4 迈克尔·波特(Michael E.Porter)的五力模型第26-27页
        2.2.5 SWOT分析法第27-28页
    2.3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第28页
    2.4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第28-32页
        2.4.1 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发展现状研究综述第28-31页
        2.4.2 我国自主品牌汽车提升路径研究综述第31-32页
    2.5 文献综述的述评第32-33页
第三章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发展历程与现状分析第33-49页
    3.1 中国汽车行业发展历程第33-34页
    3.2 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现状第34-43页
        3.2.1 汽车市场潜力巨大第34-39页
        3.2.2 自主品牌汽车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第39-41页
        3.2.3 自主新能源汽车发展几乎与世界同步第41-42页
        3.2.4 海外汽车市场开发模式过于单一,贸易壁垒增多第42-43页
    3.3 上汽集团自主品牌发展历程及现状第43-49页
        3.3.1 上汽集团业务简介第43-44页
        3.3.2 上汽集团行业地位第44-45页
        3.3.3 上汽集团自主品牌发展历程第45-46页
        3.3.4 上汽集团自主品牌改革迫在眉睫第46-49页
第四章 国内外汽车品牌发展模式的比较分析第49-65页
    4.1 国外汽车品牌发展模式研究第49-53页
        4.1.1 自主开发的美国模式第49-50页
        4.1.2 坚持技术领先的德国模式第50页
        4.1.3 模仿创新的日本模式第50-51页
        4.1.4 国产化与集团化的韩国模式第51-52页
        4.1.5 国外汽车品牌发展模式对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发展的启示第52-53页
    4.2 国内汽车品牌发展模式研究第53-56页
        4.2.1 一汽集团发展模式研究第53-54页
        4.2.2 吉利汽车发展模式研究第54-55页
        4.2.3 奇瑞汽车发展模式研究第55-56页
        4.2.4 国内汽车品牌发展模式评价第56页
    4.3 国内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发展评估第56-65页
        4.3.1 理论基础第56-57页
        4.3.2 样本数据的选取和指标的构建第57-58页
        4.3.3 实证分析第58-65页
第五章 上汽集团自主品牌战略环境分析第65-77页
    5.1 上汽自主品牌的宏观环境分析第65-69页
        5.1.1 政治法律环境第65-66页
        5.1.2 经济环境第66-67页
        5.1.3 社会文化环境第67-68页
        5.1.4 技术环境第68-69页
    5.2 上汽自主品牌的竞争环境分析第69-72页
        5.2.1 新进入者的威胁第69页
        5.2.2 行业内的竞争第69-70页
        5.2.3 替代品的威胁第70-71页
        5.2.4 客户的议价能力第71页
        5.2.5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第71-72页
    5.3 上汽自主品牌的SWOT分析第72-77页
        5.3.1 优势(Strengths)分析第72-73页
        5.3.2 劣势(Weaknesses)分析第73-74页
        5.3.3 机会(Opportunities)分析第74-75页
        5.3.4 威胁(Threats)分析第75-77页
第六章 上汽集团自主品牌市场调查与分析第77-106页
    6.1 调查设计与组织第77-78页
        6.1.1 调查目的及问卷设计第77页
        6.1.2 调查对象及方式第77-78页
        6.1.3 问卷的回收与数据处理第78页
    6.2 调查问卷分析第78-102页
        6.2.1 信度分析第78页
        6.2.2 受访者基本情况分析第78-91页
        6.2.3 受访者对自主品牌汽车的认知情况分析第91-96页
        6.2.4 受访者对上汽集团自主品牌的认知情况分析第96-102页
    6.3 本章小结第102-106页
        6.3.1 汽车产品的消费结构正在发生变化,市场定位有待加强第102-103页
        6.3.2 影响购车行为的因素越来越多,消费者偏好越来越多样化第103页
        6.3.3 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仍是自主品牌汽车的短板第103-104页
        6.3.4 消费者“崇洋媚外”观念根深蒂固,对自主品牌忠诚度偏低第104页
        6.3.5 年轻消费者比其他消费者对自主品牌有更为强烈的情感共鸣第104-105页
        6.3.6 上汽集团自主品牌宣传力度有待加强第105-106页
第七章 上汽集团自主品牌发展对策分析第106-114页
    7.1 产品战略第106-107页
        7.1.1 深入市场,了解消费者需求第106页
        7.1.2 积极打造产品亮点,抢占市场先机第106-107页
        7.1.3 继续坚持高端化战略,提高产品竞争力第107页
        7.1.4 创新运营模式,引入互联网思维第107页
    7.2 技术战略第107-109页
        7.2.1 加大研发力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第107-108页
        7.2.2 培养专业的优秀人才第108页
        7.2.3 加强与零部件产业的合作,形成新的竞争优势第108-109页
    7.3 市场战略第109-110页
        7.3.1 坚持市场化原则,适时调整市场定位第109页
        7.3.2 进一步完善汽车后市场服务第109页
        7.3.3 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抢占新一轮制高点第109-110页
        7.3.4 树立战略眼光,改变海外市场开发模式第110页
    7.4 品牌战略第110-112页
        7.4.1 改变汽车传统消费观念,树立品牌意识第110-111页
        7.4.2 精准品牌定位,塑造品牌形象第111页
        7.4.3 强化用户参与感,提高客户忠诚度第111页
        7.4.4 塑造品牌文化,实施品牌营销第111-112页
    7.5 管理战略第112-114页
        7.5.1 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管理思想,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第112页
        7.5.2 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提高经营效率第112-114页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第114-117页
    8.1 研究结论第114-116页
    8.2 研究局限第116页
    8.3 研究展望第116-117页
参考文献第117-121页
附录第121-12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第125-126页
致谢第126-127页

论文共12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上海小微企业融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智能温室大棚系统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