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绘画论文--绘画技法论文--中国画技法论文

早期山水图像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1页
    1.1 引言第11-13页
    1.2 对几个关键概念和范畴的解释第13-14页
        1.2.1 “早期”的界定与研究地域范围第13-14页
        1.2.2 山水图像与符号说明第14页
    1.3 选题意义第14-15页
    1.4 研究现状第15页
    1.5 研究成果第15-21页
第二章 山水图像的历史追溯第21-40页
    2.1 萌芽的意识—秦以前的山水图像第21-28页
        2.1.1 新石器时代第21-25页
        2.1.2 青铜时代第25-26页
        2.1.3 山水图像萌芽意识第26-28页
    2.2 秦汉时期的山水图像第28-40页
        2.2.1 秦山水图像的表现第28-29页
        2.2.2 两汉山水图像第29-40页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山水图像整理第40-54页
    3.1 石窟中的山水图像第40-45页
        3.1.1 敦煌莫高窟第40-43页
        3.1.2 克孜尔石窟第43-44页
        3.1.3 麦积山石窟第44-45页
    3.2 粟特墓葬中的山水图像第45-49页
        3.2.1 安伽墓第46-47页
        3.2.2 史君墓第47-48页
        3.2.3 康业墓第48-49页
    3.3 崔芬墓室中的山水图像第49-50页
    3.4 石棺上的山水图像第50-52页
        3.4.1 洛阳孝子石棺图第52页
    3.5 绢帛上的山水图像第52-54页
        3.5.1 洛神赋图第52-53页
        3.5.2 女史箴图第53-54页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图像的区域性第54-100页
    4.1 西域地区第54-63页
        4.1.1 山的图像第55-60页
        4.1.2 云水的图像第60-63页
    4.2 北方、中原地区第63-84页
        4.2.1 中原地区画像石、画像砖中山水形态第65-76页
        4.2.2 墓室绘画中山水的图像第76-84页
    4.3 山东及南方地区第84-90页
    4.4 四川地区第90-100页
        4.4.1 成都万佛寺画像石山水图像第90-94页
        4.4.2 蜀地山水的图像形态溯源第94-100页
第五章 魏晋南北朝山水形态比较分析 ——以洛神赋图和孝子石棺为例第100-112页
    5.1 人与山的比例关系第102-104页
    5.2 山石的表现形态第104-107页
    5.3 树木的表现形态第107-109页
    5.4 云、水的表现形态第109-112页
第六章 魏晋南北朝山水图像的宗教和文化内涵第112-122页
    6.1 萌芽期山水的文本形态第112-115页
    6.2 理论与文学基础第115-118页
    6.3 佛教对早期山水图像的影响第118-120页
    6.4 祆教对早期山水图像的影响第120-122页
结论第122-124页
参考文献第124-129页
致谢第129-130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30页

论文共13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广西特色文化资源产业化发展中的政府作用研究
下一篇:中国电影二级市场的经营现状与发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