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0-24页 |
1.1 本论文选题的学术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9页 |
1.3 存在问题 | 第19-20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20-21页 |
1.5 论文完成的工作量 | 第21-22页 |
1.6 论文中采用的测试方法 | 第22-23页 |
1.7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2 秦岭地质概况 | 第24-33页 |
2.1 秦岭造山带构造单元划分 | 第24-25页 |
2.2 各构造单元地质特征 | 第25-31页 |
2.3 研究区附近花岗岩体特征 | 第3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3 岩体地质及岩相学特征 | 第33-49页 |
3.1 西1线岩体岩相学特征(马市坪—车村—太山庙) | 第34-39页 |
3.2 西2线岩体岩相学特征(草庙—二郎庙—新店) | 第39-43页 |
3.3 东2线岩体岩相学特征(南召县—四棵树—下汤镇) | 第43-45页 |
3.4 东1线岩体岩相学特征(云阳镇—黄土岭—让河镇) | 第45-4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4 岩体同位素年代学 | 第49-95页 |
4.1 样品年代学研究 | 第49-68页 |
4.2 岩浆活动期次划分 | 第68-70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70-95页 |
5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 第95-115页 |
5.1 主量元素 | 第95-104页 |
5.2 稀土、微量元素 | 第104-107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107-115页 |
6 各期次花岗岩锆石Hf同位素特征 | 第115-163页 |
6.1 第一期花岗岩锆石Hf同位素 | 第115-117页 |
6.2 第二期花岗岩锆石Hf同位素 | 第117-119页 |
6.3 第三期花岗岩锆石Hf同位素 | 第119-125页 |
6.4 各期花岗岩Hf同位素特征对比 | 第125-129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29-163页 |
7 岩体成因及地球动力学意义 | 第163-178页 |
7.1 岩浆形成的温度 | 第163-165页 |
7.2 成因类型与物质来源 | 第165-168页 |
7.3 伏牛山岩体U-Pb同位素年代学填图 | 第168-170页 |
7.4 伏牛山岩体Hf同位素填图 | 第170-172页 |
7.5 岩浆活动的构造环境 | 第172-176页 |
7.6 本章小结 | 第176-178页 |
8 主要结论 | 第178-180页 |
致谢 | 第180-181页 |
参考文献 | 第181-1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