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桥涵工程论文--桥梁施工论文--施工技术论文

非对称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施工监控技术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绪论第9-15页
    1.1 概论第9页
    1.2 大跨径连续梁桥悬臂施工第9-10页
    1.3 悬臂施工监控第10-13页
        1.3.1 施工监控的基本方法第10-11页
        1.3.2 施工监控的目的与意义第11-12页
        1.3.3 施工监控的发展现状第12-13页
    1.4 本桥施工监控工作第13-15页
        1.4.1 本桥施工监控要点分析第13-14页
        1.4.2 施工监控工作内容第14-15页
第2章 非对称连续梁桥施工监控的简化分析算法第15-27页
    2.1 概述第15页
    2.2 工程实例概况第15-22页
        2.2.1 设计概况第16-18页
        2.2.2 主要技术指标第18-19页
        2.2.3 主要材料第19-20页
        2.2.4 施工流程第20-22页
    2.3 非对称边跨连续梁桥施工监控的简化分析方法第22-26页
        2.3.1 相关理论分析第22-23页
        2.3.2 影响非对称值的参数确定第23-24页
        2.3.3 有限元建模和非对称值方程拟合第24-26页
        2.3.4 实例应用第26页
    2.4 小结第26-27页
第3章 三角挂篮的模型验算与监控第27-47页
    3.1 概述第27页
    3.2 挂篮有限元验算第27-38页
        3.2.1 工程简介第27-28页
        3.2.2 挂篮构造和特点第28-29页
        3.2.3 验算工况第29-31页
        3.2.4 挂篮验算荷载第31-33页
        3.2.5 模型计算结果分析第33-38页
        3.2.6 挂篮验算结论第38页
    3.3 挂篮的预压与结果分析第38-44页
        3.3.1 挂篮预压第38-39页
        3.3.2 预压结果第39-44页
    3.4 挂篮实测监控分析第44-46页
    3.5 小结第46-47页
第4章 南水北调大桥监控过程与结果第47-95页
    4.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47-51页
        4.1.1 Midas civil建模分析第48-49页
        4.1.2 桥梁博士建模分析第49-51页
    4.2 灰色理论基本原理第51-54页
        4.2.1 灰色系统理论第51-52页
        4.2.2 灰色序列生成第52页
        4.2.3 灰色系统预测模型第52-54页
        4.2.4 模型的相对误差检验第54页
    4.3 灰色理论实例应用第54-60页
        4.3.1 混凝土浇筑误差预测第55-56页
        4.3.2 预应力张拉误差预测第56-58页
        4.3.3 挂篮变形误差预测第58-59页
        4.3.4 调整值的确定第59-60页
    4.4 灰色系统理论预测效果第60页
    4.5 线形控制第60-64页
        4.5.1 测点布置第61页
        4.5.2 监测方法第61-62页
        4.5.3 监测周期第62页
        4.5.4 设计标高第62-63页
        4.5.5 竣工标高第63页
        4.5.6 立模标高的确定第63页
        4.5.7 立模标高的预测第63-64页
    4.6 线形控制结果第64-85页
    4.7 应力控制第85-86页
        4.7.1 测点布置第85页
        4.7.2 监测方法第85-86页
        4.7.3 监测周期第86页
    4.8 应力控制结果第86-92页
    4.9 温度效应控制第92-93页
        4.9.1 测点布置第92页
        4.9.2 监测方法第92页
        4.9.3 监测周期第92-93页
    4.10 温度控制结果第93-94页
    4.11 小结第94-95页
第5章 三向预应力耦合作用对大跨径连续梁桥施工监控的影响分析第95-103页
    5.1 概述第95页
    5.2 相关理论分析第95-98页
        5.2.1 作用效应对标高监控的影响第95-96页
        5.2.2 三向预应力耦合作用效应的应力理论推导第96-98页
    5.3 Midas FEA模型分析第98-102页
        5.3.1 建模及材料参数第98-99页
        5.3.2 三向预应力耦合效应下的变形分析第99-100页
        5.3.3 三向预应力耦合效应下的应力分析第100-102页
    5.4 小结第102-103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103-105页
    6.1 结论第103-104页
    6.2 展望第104-105页
参考文献第105-107页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第107-109页
致谢第109页

论文共10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冻融循环条件下路基填料性能的分析研究
下一篇:基于车载三维激光雷达的车辆检测与跟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