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二次开花牡丹杂交育种与杂种早期鉴定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目录 | 第6-8页 |
1. 引言 | 第8-14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8页 |
·国内外主要研究动态和背景 | 第8-11页 |
·国外秋发牡丹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国内秋发牡丹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杂交后代的鉴定 | 第11-14页 |
·RAPD标记 | 第12-13页 |
·ISSR标记 | 第13页 |
·AFLP标记 | 第13-14页 |
2. 杂交育种 | 第14-30页 |
·育种目标 | 第14页 |
·试验材料 | 第14页 |
·引种地生境 | 第14-15页 |
·试验方法 | 第15-18页 |
·亲本选配原则 | 第15-16页 |
·牡丹花粉粒贮藏方法的初步研究 | 第16-17页 |
·授粉与套袋 | 第17页 |
·种子采收及统计 | 第17页 |
·杂交种子的处理和播种 | 第17-18页 |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18-30页 |
·杂交亲本花粉粒萌发率 | 第18-21页 |
·杂交试验结果 | 第21-27页 |
·原种及杂种种子快速萌发的初步研究 | 第27-30页 |
3. 杂种苗期鉴定 | 第30-46页 |
·叶片形态鉴定 | 第30-3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0页 |
·结论 | 第30-32页 |
·气孔特征 | 第32-36页 |
·材料 | 第32-33页 |
·方法 | 第3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3-36页 |
·RAPD分子标记 | 第36-46页 |
·鉴定单株的选择 | 第37-39页 |
·材料采集与处理 | 第39-43页 |
·扩增结果分析 | 第43-46页 |
4 结论 | 第46-47页 |
5 讨论 | 第47-49页 |
6 展望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图版Ⅰ 杂交试验及其杂种苗培育 | 第54-57页 |
图版Ⅱ 花粉粒活力测定 | 第57-58页 |
图版Ⅲ 气孔形态观察 | 第58-62页 |
个人简介 | 第62-63页 |
导师简介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