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族网络与家庭民间金融参与:影响和作用机制
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2-15页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3 研究创新 | 第13-14页 |
1.4 结构安排 | 第14-15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和研究假说 | 第15-23页 |
2.1 家庭民间金融参与的研究 | 第15页 |
2.2 宗族组织的历史和现状 | 第15-17页 |
2.3 宗族网络的实证研究 | 第17-19页 |
2.4 研究假说 | 第19-23页 |
2.4.1 融资渠道 | 第20页 |
2.4.2 交易成本 | 第20-21页 |
2.4.3 信任 | 第21-23页 |
第3章 数据来源、变量选取和统计性描述 | 第23-30页 |
3.1 数据来源 | 第23页 |
3.2 变量选取 | 第23-28页 |
3.2.1 家庭民间金融参与 | 第23-24页 |
3.2.2 宗族网络 | 第24-28页 |
3.3 描述性统计 | 第28-30页 |
第4章 宗族网络与家庭民间金融参与的实证结果 | 第30-36页 |
4.1 基准模型设定 | 第30页 |
4.2 基准回归结果 | 第30-32页 |
4.3 考虑年龄影响的回归结果 | 第32-36页 |
第5章 宗族网络影响家庭负债的作用机制 | 第36-43页 |
5.1 作用机制一:拓宽融资渠道 | 第36-37页 |
5.2 作用机制二:降低交易成本 | 第37-39页 |
5.3 作用机制三:短信任半径效应 | 第39-43页 |
第6章 稳健性检验 | 第43-45页 |
6.1 分省回归 | 第43页 |
6.2 宗族网络的替代指标 | 第43-45页 |
第7章 结论与不足 | 第45-47页 |
7.1 结论与启示 | 第45-46页 |
7.2 不足和展望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