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1 前言 | 第12-28页 |
1.1 乳液聚合 | 第12-16页 |
1.1.1 乳液聚合简介 | 第12页 |
1.1.2 乳液聚合机理 | 第12-15页 |
1.1.3 乳液聚合应用 | 第15页 |
1.1.4 乳化剂在乳液聚合中的作用 | 第15-16页 |
1.2 反应性乳化剂及大分子嵌段乳化剂的研究进展 | 第16-23页 |
1.2.1 可聚合乳化剂的合成 | 第16-19页 |
1.2.2 可控活性自由基制备嵌段型大分子乳化剂 | 第19-23页 |
1.3 催化链转移反应 | 第23-27页 |
1.3.1 催化链转移反应概论 | 第23-26页 |
1.3.2 催化链转移反应研究进展 | 第26-27页 |
1.4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 第27-28页 |
2 羧酸型可聚合乳化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 第28-54页 |
2.1 引言 | 第28页 |
2.2 实验原料与试剂 | 第28页 |
2.3 实验部分 | 第28-30页 |
2.3.1 CCTP法合成PMAA大分子 | 第28-29页 |
2.3.2 CCTP法合成PMMA-b-PBMA嵌段共聚物 | 第29页 |
2.3.3 传统自由基聚合合成PMMA-Co-PMBA共聚物 | 第29-30页 |
2.4 分析与测试 | 第30-34页 |
2.4.1 转化率测定 | 第30页 |
2.4.2 分子量测定 | 第30页 |
2.4.3 碘值测定 | 第30-31页 |
2.4.4 核磁共振分析 | 第31页 |
2.4.5 红外拉曼光谱分析 | 第31页 |
2.4.6 热失重分析 | 第31页 |
2.4.7 表面张力分析 | 第31-32页 |
2.4.8 临界胶束浓度测定 | 第32-34页 |
2.5 结果与讨论 | 第34-52页 |
2.5.1 结构分析 | 第34-36页 |
2.5.2 反应时间对转换率及分子量影响 | 第36-37页 |
2.5.3 亲油单体比例对分子量及双键含量的影响 | 第37-39页 |
2.5.4 CoBF量对分子量及双键含量的影响 | 第39-40页 |
2.5.5 热失重测试 | 第40-46页 |
2.5.6 表面张力测试 | 第46-48页 |
2.5.7 CMC值测试 | 第48-52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3 羧酸型可聚合乳化剂应用于聚氨酯/丙烯酸酯乳液合成的研究 | 第54-84页 |
3.1 引言 | 第54页 |
3.2 实验原料与试剂 | 第54-55页 |
3.3 实验部分 | 第55-57页 |
3.3.1 聚氨酯预聚体溶液合成 | 第55-56页 |
3.3.2 乳液相反转 | 第56页 |
3.3.3 聚氨酯/聚丙烯酸酯乳液合成 | 第56-57页 |
3.4 分析与测试 | 第57-58页 |
3.4.1 流变行为 | 第57页 |
3.4.2 电导率测定 | 第57页 |
3.4.3 粒径测试 | 第57页 |
3.4.4 透射电镜分析 | 第57页 |
3.4.5 聚氨酯/聚丙烯酸酯胶膜制备 | 第57页 |
3.4.6 吸水率测试 | 第57-58页 |
3.4.7 接触角测试 | 第58页 |
3.4.8 红外分析 | 第58页 |
3.4.9 原子力显微镜观测 | 第58页 |
3.5 结果与讨论 | 第58-82页 |
3.5.1 相转化过程分析 | 第58-64页 |
3.5.2 乳液最大固含量讨论 | 第64-67页 |
3.5.3 乳液聚合粒径讨论 | 第67-72页 |
3.5.4 体系稳定性及相分离行为 | 第72-74页 |
3.5.5 胶膜吸水率及接触角测试 | 第74-77页 |
3.5.6 胶膜耐热性测试 | 第77-80页 |
3.5.7 胶膜界面表征 | 第80-82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82-84页 |
4 结论与创新点 | 第84-86页 |
4.1 结论 | 第84-85页 |
4.2 创新点 | 第85-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95-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