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施工论文--各项工程与工种论文--安装工程论文--房屋结构安装论文--金属结构安装论文

大跨度空间钢结构施工过程研究分析

摘要第9-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第1章 绪论第12-18页
    1.1 引言第12-13页
    1.2 选题的意义和背景第13-14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6页
    1.4 研究的路线图及研究主要内容第16-18页
第2章 钢结构大跨度空间桁架技术难点分析第18-24页
    2.0 工程概况和结构特点第18页
    2.1 加工制作重点工序分析第18-21页
        2.1.0 弯曲构件加工精度保证第18-19页
        2.1.1 控制弯曲构件加工精度措施第19页
        2.1.2 弯曲构件加工关键施工工艺第19-21页
    2.2 构件工厂预拼装第21页
    2.3 钢结构运输管理第21页
    2.4 现场安装重点工序分析第21-22页
        2.4.1 钢结构施工管理第21-22页
        2.4.2 吊装单元的现场拼装第22页
    2.5 空间结构测量控制第22页
    2.6 安装精度控制第22-23页
    2.7 小结第23-24页
第3章 主题乐园钢结构安装第24-48页
    3.1 钢结构施工部署第24-30页
        3.1.1 常见钢桁架吊装工序第24-26页
        3.1.2 施工方案比选第26-28页
        3.1.3 设备选型第28页
        3.1.4 现场平面规划第28-30页
    3.2 支撑胎架的拼装第30-34页
        3.2.1 支撑胎架的基础设置第30-31页
        3.2.2 支撑胎架介绍第31-33页
        3.2.3 支撑胎架安装第33-34页
    3.3 主题乐园钢结构桁架安装第34-43页
        3.3.1 安装概述第34-35页
        3.3.2 安装顺序第35页
        3.3.3 桁架的拼装第35-37页
        3.3.4 主桁架安装第37-40页
        3.3.5 次桁架安装第40页
        3.3.6 主题乐园安装流程第40-43页
    3.4 胎架卸载施工第43-46页
        3.4.1 卸载方法选择第43页
        3.4.2 钢结构卸载思路第43-45页
        3.4.3 点位卸载工艺第45页
        3.4.4 钢结构卸载注意事项第45-46页
    3.5 钢结构合拢第46页
    3.6 小结第46-48页
第4章 施工模拟分析与相关验算第48-82页
    4.1 主题乐园钢结构施工模拟分析第48-70页
        4.1.1 结构变形及应力情况第48-63页
        4.1.2 主题乐园桁架起拱值计算第63-65页
        4.1.3 吊装过程中桁架安装单元分析与验算第65-70页
    4.2 支撑胎架体系验算与分析第70-80页
        4.2.1 支撑胎架强度验算第70-72页
        4.2.2 支撑胎架基础验算第72-73页
        4.2.3 无缆风绳条件下胎架整体稳定性验算第73-77页
        4.2.4 胎架失效风险分析第77-80页
    4.3 小结第80-82页
第5章 主题乐园施工监测控制方案第82-94页
    5.1 钢结构测控重难点分析第82页
    5.2 测量三维控制网的建立第82-83页
        5.2.1 平面控制网的建立第83页
        5.2.2 高程控制网的建立第83页
    5.3 钢结构构件的安装校正第83-85页
        5.3.1 垂直度的控制第84页
        5.3.2 整体较正第84页
        5.3.3 钢桁架拼装测量第84-85页
    5.4 钢结构测量精度保证措施第85-86页
        5.4.1 保证和提高施工测量精度的措施第85页
        5.4.2 安装质量控制目标第85-86页
    5.5 施工监测第86-89页
    5.6 安装过程和胎架支撑释放的位移、应力应变监测第89-91页
        5.6.1 平面位移观测点布置第89页
        5.6.2 位移、应力应变监测第89页
        5.6.3 测点布置第89-90页
        5.6.4 钢结构施工监测系统第90-91页
    5.7 监测结果第91-93页
    5.8 小结第93-94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94-96页
    6.1 结论第94-95页
    6.2 展望第95-9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工作第96-98页
参考文献第98-102页
致谢第102页

论文共10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对怒江州乡土民居的认知和保护开发策略--以普卡旺村独龙族为例
下一篇: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信息查询系统设计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