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输配电工程、电力网及电力系统论文--输配电技术论文

电动汽车增长对居民小区供电的影响及供电方案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1 绪论第12-18页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2-13页
        1.1.1 选题背景第12-13页
        1.1.2 研究意义第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6页
        1.2.1 电动汽车负荷预测研究现状第13-14页
        1.2.2 配电网改造现状第14-15页
        1.2.3 微电网规划研究现状第15页
        1.2.4 含能效电厂的配电网改造第15-16页
    1.3 本论文主要研究工作第16-18页
2 基于电动汽车出行链的居民小区V2G负荷预测第18-34页
    2.1 用户出行链的确定第18-23页
        2.1.1 用户出行链分类第18-20页
        2.1.2 出行链的预测模型第20-23页
    2.2 用户出行特征第23-25页
        2.2.1 行驶里程的概率密度分布第23-24页
        2.2.2 出行途中停车时间的概率密度分布第24页
        2.2.3 用户出行特征量第24-25页
    2.3 分时电价下电动汽车的负荷预测第25-28页
        2.3.1 第一类电动汽车的负荷预测第25-26页
        2.3.2 第二类电动汽车的负荷预测第26-28页
    2.4 固定电价下电动汽车的负荷预测第28-29页
        2.4.1 第一类电动汽车的负荷预测第28页
        2.4.2 第二类电动汽车的负荷预测第28-29页
    2.5 蒙特卡洛仿真预测第29页
    2.6 算例分析第29-32页
        2.6.1 参数设置第29-31页
        2.6.2 分时电价下居民小区总负荷第31页
        2.6.3 固定电价下居民小区总负荷第31-32页
    2.7 本章小节第32-34页
3 基于电动汽车V2G的建立微电网协助配电网供电研究第34-52页
    3.1 配电网的传统改造第34-36页
        3.1.1 改造周期费用第34-35页
        3.1.2 变压器改造分析第35-36页
        3.1.3 线路改造分析第36页
        3.1.4 无功补偿配置分析第36页
    3.2 建立微电网协助配电网供电第36-41页
        3.2.1 配电网对联络线的最大供电功率第36-37页
        3.2.2 微电网与联络线的交互功率第37-39页
        3.2.3 电动汽车在居民小区入网时的不确定性第39-41页
    3.3 含电动汽车V2G的微电网规划模型第41-44页
        3.3.1 供电经济性第41-42页
        3.3.2 优化目标第42页
        3.3.3 约束条件第42-44页
    3.4 算例分析第44-50页
        3.4.1 参数设置第44-47页
        3.4.2 微电网协助配电网供电的改造及分析第47-50页
    3.5 本章小节第50-52页
4 基于电动汽车V2G的含能效电厂的配电网供电研究第52-73页
    4.1 能效电厂第52-53页
        4.1.1 能效电厂概念第52页
        4.1.2 能效电厂在配电网改造中的应用第52-53页
    4.2 辐射状配电网潮流计算第53-55页
        4.2.1 前推回代法潮流计算第53页
        4.2.2 馈线支路首末节点的修正第53-54页
        4.2.3 支路顺序的修正第54页
        4.2.4 前推回代法的数学计算模型第54-55页
    4.3 含电动汽车V2G和能效电厂的配电网改造模型第55-59页
        4.3.1 含电动汽车V2G和能效电厂的配电网第55-56页
        4.3.2 配电网改造模型的目标函数第56-58页
        4.3.3 配电网改造模型的约束条件第58-59页
    4.4 基于生成树算法的含电动汽车V2G和能效电厂配电网改造第59-63页
        4.4.1 配网改造算法概述第59-60页
        4.4.2 网架可行解的构建第60-62页
        4.4.3 应用生成树算法的配网改造的实现第62-63页
    4.5 算例分析第63-71页
        4.5.1 30节点配电网改造算例第63-66页
        4.5.2 建设能效电厂对配电网改造的影响第66-71页
        4.5.3 结果分析第71页
    4.6 本章小结第71-73页
5 总结和展望第73-75页
    5.1 研究工作总结第73-74页
    5.2 后续工作展望第74-75页
参考文献第75-79页
附录第79-81页
致谢第81-82页
研究生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FBG的光纤电流传感系统温度补偿技术研究
下一篇:微电网限流策略与保护方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