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锂电池状态估算及均衡管理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1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 本文研究内容 | 第9-10页 |
1.3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0-11页 |
第2章 动力锂电池状态估算与均衡管理 | 第11-21页 |
2.1 动力电池发展现状 | 第11-12页 |
2.2 锂电池结构与工作原理 | 第12页 |
2.3 动力锂电池状态估算 | 第12-18页 |
2.3.1 动力锂电池SOC估算 | 第13-16页 |
2.3.2 动力锂电池SOH估算 | 第16-18页 |
2.4 动力锂电池组均衡管理 | 第18-20页 |
2.4.1 均衡管理的概念 | 第18-19页 |
2.4.2 均衡管理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3章 动力锂电池组数据采集平台设计 | 第21-26页 |
3.1 动力锂电池组数据采集平台设计 | 第21-23页 |
3.1.1 数据采集硬件设计 | 第21-22页 |
3.1.2 上位机监控软件设计 | 第22-23页 |
3.2 数据采集精度测试试验 | 第23-25页 |
3.2.1 电压采集精度测试 | 第23-24页 |
3.2.2 电流采集精度测试 | 第24页 |
3.2.3 误差分析 | 第24-25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4章 动力锂电池模型建立与性能测试 | 第26-43页 |
4.1 动力锂电池模型的改进 | 第26-31页 |
4.1.1 常用锂电池模型 | 第26-29页 |
4.1.2 电池模型的分析与改进 | 第29-31页 |
4.2 动力锂电池模型的参数辨识与验证 | 第31-34页 |
4.2.1 等效电路模型的参数辨识 | 第31-33页 |
4.2.2 等效电路模型的实验验证 | 第33-34页 |
4.3 动力锂电池性能测试实验 | 第34-42页 |
4.3.1 电池标准充放电实验 | 第35-36页 |
4.3.2 充电电流与电池电压及温升关系实验 | 第36-38页 |
4.3.3 充电效率及不同倍率放电性能实验 | 第38-40页 |
4.3.4 开路电压与SOC及环境温度关系实验 | 第40-41页 |
4.3.5 电池内阻与SOC关系实验 | 第41-4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5章 动力锂电池状态估算研究 | 第43-53页 |
5.1 卡尔曼滤波算法原理 | 第43-45页 |
5.2 动力锂电池SOC估算 | 第45-50页 |
5.2.1 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原理 | 第45-47页 |
5.2.2 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的SOC估算 | 第47页 |
5.2.3 SOC估算结果验证 | 第47-50页 |
5.3 动力锂电池SOH估算 | 第50-51页 |
5.3.1 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的SOH估算 | 第50页 |
5.3.2 SOH估算结果验证 | 第50-5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6章 动力锂电池组均衡管理研究 | 第53-69页 |
6.1 动力锂电池不一致性产生原因 | 第53-56页 |
6.1.1 生产过程导致的不一致性 | 第53-54页 |
6.1.2 储存过程导致的不一致性 | 第54-55页 |
6.1.3 使用过程导致的不一致性 | 第55-56页 |
6.2 动力锂电池组均衡电路结构选型 | 第56-58页 |
6.2.1 常用均衡电路结构分析 | 第56-58页 |
6.2.2 本文所选均衡电路结构 | 第58页 |
6.3 动力锂电池组均衡策略制定 | 第58-64页 |
6.3.1 动力锂电池组均衡变量确定 | 第58-61页 |
6.3.2 动力锂电池组不一致性状态评价 | 第61-62页 |
6.3.3 动力锂电池组均衡策略制定 | 第62-64页 |
6.4 动力锂电池组均衡策略仿真分析 | 第64-68页 |
6.4.1 动力锂电池组搁置阶段均衡策略仿真分析 | 第65-66页 |
6.4.2 动力锂电池组充电阶段均衡策略仿真分析 | 第66-67页 |
6.4.3 动力锂电池组放电阶段均衡策略仿真分析 | 第67-68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9-71页 |
7.1 论文总结 | 第69页 |
7.2 后续工作展望 | 第69-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说明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