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机械、仪表工业论文--仪器、仪表论文--坐标器、计算机具、计数器论文--坐标器和自动坐标器论文

五自由度三坐标测量机的校正技术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0页
   ·课题来源第12页
   ·课题研究背景第12-14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7页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7-18页
   ·论文各部分的主要内容第18-20页
第二章 五自由度坐标测量的结构、建模第20-36页
   ·五自由度坐标测量机的结构第20-25页
   ·五自由度坐标测量机建模第25-34页
     ·D-H变换矩阵第25-26页
     ·系统理想模型第26-28页
     ·系统误差模型第28-33页
     ·五自由度三坐标测量机工作空间分析第33-34页
     ·各种类型参数对系统精度的影响第34页
   ·五自由度坐标测量机模型验证第34-35页
   ·小结第35-36页
第三章 五自由度坐标测量机误差来源及最优测量位姿分析第36-48页
   ·五自由度坐标测量机误差分析第36-39页
     ·关节坐标测量机系统误差来源第37页
     ·关节转角特性分析第37-39页
   ·最优测量位姿第39-47页
     ·两球模型第41-42页
     ·间接球法第42-44页
     ·最优位姿求取第44-45页
     ·最优测量姿势空间分析第45-47页
   ·小结第47-48页
第四章 光栅偏心分析第48-56页
   ·光栅偏心建模第48-51页
   ·光栅偏心分析第51-53页
   ·光栅偏心读数补偿分析第53-54页
   ·小结第54-56页
第五章 分部校正第56-74页
   ·测量机的理论测量精度分析第56-57页
   ·分部校正方法第57-61页
     ·分部校正第57-58页
     ·数据处理所用到的基本方法第58-61页
   ·分部校正辅助准备第61-64页
     ·装配时光栅标定第61-62页
     ·测头补偿第62-63页
     ·夹具第63-64页
     ·特制测头第64页
   ·虚拟空间的分部校正试验第64-72页
     ·实验设计第64-66页
     ·实验数据记录第66-67页
     ·数据处理第67-70页
     ·光栅部分模拟第70-71页
     ·实验结论第71-72页
   ·小结第72-74页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第74-76页
   ·结论第74页
   ·展望第74-76页
参考文献第76-78页
致谢第78-80页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0-82页
作者和导师简介第82-83页
附件第83-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液氦超流转变温度复现性研究
下一篇:基于FPGA的故障检测与定位的容错机制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