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与方法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9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8-11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8-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内容 | 第11-12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1-12页 |
二、研究内容 | 第12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创新 | 第12-13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二、创新与不足 | 第13页 |
第四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3-19页 |
一、国外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二、国内研究综述 | 第15-18页 |
三、综合评述 | 第18-19页 |
第二章 预算编制方式的发展及我国的选择 | 第19-33页 |
第一节 预算编制方式的发展 | 第19-23页 |
一、预算编制方式的发展 | 第19-20页 |
二、年度预算的缺陷 | 第20-21页 |
三、跨年度预算平衡 | 第21-22页 |
四、跨年度预算平衡与年度预算平衡的比较 | 第22-23页 |
第二节 我国预算制度的现状与选择 | 第23-26页 |
一、编制年度预算的方式分析 | 第23-25页 |
二、我国预算编制方式的选择 | 第25-26页 |
三、跨年度预算的定义 | 第26页 |
第三节 我国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的必然性 | 第26-29页 |
一、加强预算的灵活性 | 第27页 |
二、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 第27页 |
三、提高财政政策与财政支出的联系 | 第27-28页 |
四、增强政府政策的透明度和可信度 | 第28-29页 |
五、完善政府预算的绩效评价 | 第29页 |
第四节 我国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具备的条件 | 第29-33页 |
一、政治经济的稳定 | 第29-30页 |
二、信息收集和分析的能力 | 第30页 |
三、完善的法律制度和严格的执法机制 | 第30-31页 |
四、中长期发展规划经验 | 第31页 |
五、国内跨年度预算试点探索的经验 | 第31-33页 |
第三章 典型国家跨年度预算平衡实践 | 第33-41页 |
第一节 典型国家的中期滚动预算的介绍 | 第33-36页 |
一、英国 | 第33-34页 |
二、美国 | 第34-35页 |
三、德国 | 第35页 |
四、韩国 | 第35-36页 |
五、日本 | 第36页 |
第二节 各国中期滚动预算的特点 | 第36-38页 |
一、预算基础方面 | 第36-37页 |
二、预算周期方面 | 第37页 |
三、项目预测方面 | 第37-38页 |
四、重视程度方面 | 第38页 |
第三节 国外经验启示 | 第38-41页 |
一、与政府管理能力相匹配 | 第38-39页 |
二、建立科学的预测和编制体制 | 第39页 |
三、逐年编制滚动式财政中期计划 | 第39-40页 |
四、中期和短期的相互结合 | 第40页 |
五、加强社会群体的参与 | 第40-41页 |
第四章 我国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的挑战 | 第41-46页 |
第一节 制度间衔接问题带来的挑战 | 第41-42页 |
一、处理好与年度预算的衔接 | 第41页 |
二、处理好与中长期规划的衔接 | 第41-42页 |
第二节 预算平衡问题带来的挑战 | 第42-46页 |
一、处理好预算收入和支出预测准确度 | 第42-43页 |
二、处理好预算收支的长期平衡 | 第43页 |
三、处理好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的建立 | 第43-44页 |
四、处理好项目预算的管理 | 第44-45页 |
五、处理好中长期项目的编制和执行 | 第45页 |
六、处理好权责发生制会计制度的引入 | 第45-46页 |
第五章 我国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的机制与方法 | 第46-59页 |
第一节 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 | 第46-49页 |
一、目标 | 第46页 |
二、原则 | 第46-47页 |
三、跨年度预算平衡的机制建立 | 第47-49页 |
第二节 跨年度预算平衡的实施方法 | 第49-52页 |
一、预算前期准备阶段 | 第50-51页 |
二、预算中期审查阶段 | 第51-52页 |
三、预算后期执行与评估阶段 | 第52页 |
第三节 编制跨年度预算的具体流程 | 第52-53页 |
第四节 保障措施 | 第53-59页 |
一、强调结果为导向 | 第53-54页 |
二、完善项目库建设管理 | 第54-55页 |
三、利用债务余额限额管理弥补赤字 | 第55页 |
四、健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制度 | 第55-56页 |
五、构建中长期支出政策科学论证机制 | 第56页 |
六、推进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 | 第56页 |
七、加快财政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 第56-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本人在读期间完成的研究成果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