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1 绪论 | 第10-21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 1.3 研究进展 | 第11-21页 |
| 1.3.1 植物体细胞变异 | 第11-12页 |
| 1.3.2 植物体细胞变异来源 | 第12-13页 |
| 1.3.3 植物体细胞突变体的鉴定 | 第13-17页 |
| 1.3.4 竹类植物离体培养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 1.3.5 ISSR技术简介 | 第18页 |
| 1.3.6 高通量转录组测序技术简介 | 第18-19页 |
| 1.3.7 纤维素和木质素合成相关功能基因以及转录因子概述 | 第19-20页 |
| 1.3.8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 2 梁山慈竹体细胞突变体No.30表型变异 | 第21-24页 |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2-23页 |
| 2.1.1 材料 | 第22-23页 |
| 2.1.2 方法 | 第23页 |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23-24页 |
| 2.2.1 胸径、株高、茎秆鲜重和干重测定 | 第23-24页 |
| 3 梁山慈竹体细胞突变体No.30茎秆化学成分变化 | 第24-30页 |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24-28页 |
| 3.1.1 材料 | 第24-25页 |
| 3.1.2 方法 | 第25-28页 |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28-30页 |
| 3.2.1 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与纤维形态分析 | 第28-29页 |
| 3.2.2 木质素单体含量分析 | 第29-30页 |
| 4 梁山慈竹体细胞突变体No.30解剖学特性变异 | 第30-34页 |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30-32页 |
| 4.1.1 材料 | 第30页 |
| 4.1.2 方法 | 第30-32页 |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32-34页 |
| 4.2.1 组织形态解剖 | 第32-34页 |
| 5 梁山慈竹体细胞突变体No.30遗传变异 | 第34-42页 |
| 5.1 材料与方法 | 第34-38页 |
| 5.1.1 材料 | 第34-35页 |
| 5.1.2 方法 | 第35-38页 |
| 5.2 结果与分析 | 第38-42页 |
| 5.2.1 基因组DNA提取 | 第38-39页 |
| 5.2.2 ISSR-PCR分析 | 第39-40页 |
| 5.2.3 SLAF-seq测序分析和INDEL信息统计 | 第40-42页 |
| 6 梁山慈竹体细胞突变体No.30转录组特性分析 | 第42-70页 |
| 6.1 材料与方法 | 第43-47页 |
| 6.1.1 材料 | 第43页 |
| 6.1.2 方法 | 第43-47页 |
| 6.2 结果与分析 | 第47-70页 |
| 6.2.1 RNA质量检测 | 第47页 |
| 6.2.2 Illumina HiSeqTM 2000测序和序列拼接 | 第47-49页 |
| 6.2.3 梁山慈竹转录物All-Unigene的功能注释 | 第49-50页 |
| 6.2.4 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 | 第50-51页 |
| 6.2.5 差异表达基因的GOG分析 | 第51-52页 |
| 6.2.6 差异表达基因的GO分析 | 第52-53页 |
| 6.2.7 差异表达基因KEGG Pathway功能注释 | 第53-54页 |
| 6.2.8 纤维素生物合成相关基因表达模式分析 | 第54-57页 |
| 6.2.9 木质素生物合成相关基因表达模式分析 | 第57-62页 |
| 6.2.10 转录因子表达模式分析 | 第62-66页 |
| 6.2.11 纤维素和木质素生物合成相关基因表达差异分析 | 第66-67页 |
| 6.2.12 引物特异性检测 | 第67-70页 |
| 7 基于转录组测序的转录因子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70-97页 |
| 7.1 材料与方法 | 第71-73页 |
| 7.1.1 材料 | 第71-72页 |
| 7.1.2 方法 | 第72-73页 |
| 7.2 结果与分析 | 第73-95页 |
| 7.2.1 MYB转录因子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73-81页 |
| 7.2.2 NAC转录因子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81-88页 |
| 7.2.3 WRKY转录因子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88-95页 |
| 7.3 结论与讨论 | 第95-97页 |
| 结论 | 第97-99页 |
| 参考文献 | 第99-110页 |
| 致谢 | 第110-111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