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变压器、变流器及电抗器论文--变流器论文

基于部分单元能量回馈的级联多电平变换器的理论研究与实现

论文创新点第5-9页
摘要第9-11页
Abstract第11-12页
1 绪论第13-31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3-14页
    1.2 能量回馈型多电平变换器拓扑结构的研究现状第14-21页
        1.2.1 二极管钳位型变换器第14-16页
        1.2.2 飞跨电容型多电平变换器第16-17页
        1.2.3 H桥级联型多电平变换器第17-21页
    1.3 多电平变换器的调制方法的研究现状第21-28页
        1.3.1 阶梯波脉宽合成法和多电平特定谐波消去调制法第22-23页
        1.3.2 载波垂直移相PWM调制法第23-24页
        1.3.3 载波水平移相PWM调制法第24-25页
        1.3.4 空间矢量PWM调制法第25-26页
        1.3.5 新的调制法第26-28页
    1.4 适用于级联多电平变换器的电机控制方法的研究现状第28-29页
    1.5 论文的主要工作第29-31页
2 基于部分单元能量回馈的级联多电平变换器的拓扑结构第31-43页
    2.1 部分单元能量回馈的级联多电平变换器的拓扑结构第31-33页
    2.2 部分单元能量回馈的级联型变换器的拓扑结构的拓展第33-37页
    2.3 两种单元的比例配置和移相变压器的结构第37-41页
        2.3.1 两种单元的比例配置第37-38页
        2.3.2 移相变压器的移相角度第38-40页
        2.3.3 移相变压器的变比及直流电容电压第40-41页
    2.4 本章小结第41-43页
3 基于部分单元能量回馈的级联多电平变换器的控制策略第43-63页
    3.1 逆变侧的控制策略第43-52页
        3.1.1 交流异步电机再生能量的产生机理第43-44页
        3.1.2 利用部分单元进行能量回馈的原理第44-47页
        3.1.3 逆变控制算法有解的边界条件第47-50页
        3.1.4 电机电流波动对逆变控制的影响第50-52页
    3.2 整流侧的控制第52-54页
        3.2.1 PWM整流的滤波器第52-53页
        3.2.2 PWM整流的控制方法第53-54页
    3.3 能量回馈的仿真结果第54-62页
        3.3.1 仿真模型及参数第54-55页
        3.3.2 逆变侧开环控制的仿真结果第55-59页
        3.3.3 逆变侧实时功率跟踪的仿真结果第59-62页
    3.4 本章小结第62-63页
4 基于部分单元能量回馈的级联多电平变换器的调制方法第63-93页
    4.1 基本调制方法的选择第63-65页
    4.2 每相一个能量回馈单元时的调制方法第65-79页
        4.2.1 载波水平移相PWM调制的谐波抵消机制第65-68页
        4.2.2 一个能量回馈单元的调制方法第68-74页
        4.2.3 仿真结果第74-79页
    4.3 每相两个以上能量回馈单元时的调制方法第79-91页
        4.3.1 两种单元数量相同第80-81页
        4.3.2 两种单元数量比为1:2第81-83页
        4.3.3 两种单元数量为其他比例第83-84页
        4.3.4 仿真结果第84-91页
    4.4 本章小结第91-93页
5 实验装置与实验结果第93-113页
    5.1 实验平台的结构与参数第93-97页
        5.1.1 关于移相变压器的改造第93-94页
        5.1.2 能量回馈单元的构成第94-95页
        5.1.3 实验平台的总体结构及主要参数第95-97页
    5.2 基于DSP+FPGA架构的主控制器的设计第97-100页
        5.2.1 主控制器的硬件结构第97-98页
        5.2.2 主控制器的软件设计第98-100页
    5.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100-112页
        5.3.1 逆变侧开环控制的实验结果第100-104页
        5.3.2 逆变侧实时功率跟踪控制方式的实验结果第104-110页
        5.3.3 关于实验平台功率损耗的说明第110-112页
    5.4 本章小结第112-113页
6 结论与展望第113-117页
    6.1 论文主要结论第113-115页
    6.2 展望第115-117页
参考文献第117-127页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第127-129页
致谢第129页

论文共12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维生素D对胃癌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下一篇:刺激响应型吡咯烷酮基表面活性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