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英文摘要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5页 |
第一节 选题的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第二节 选题的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页 |
第四节 选题的创新点 | 第13-14页 |
第五节 选题的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第二章 齐文化视觉符号与淄博日用瓷的概述 | 第15-34页 |
第一节 齐文化视觉符号的概述 | 第15-22页 |
一、齐文化的概念界定 | 第15-16页 |
二、齐文化的形成与高潮 | 第16-17页 |
三、齐文化的基本特征及历史地位 | 第17-19页 |
四、齐文化与鲁文化的不同 | 第19-20页 |
五、齐文化视觉符号 | 第20-22页 |
第二节 淄博日用瓷的概述 | 第22-34页 |
一、淄博的陶瓷文化 | 第22-25页 |
二、淄博日用瓷的范畴 | 第25-26页 |
三、淄博陶瓷产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26-34页 |
第三章 齐文化视觉符号提炼与意象探究 | 第34-62页 |
第一节 齐文化符号的类别 | 第34-44页 |
一、灿烂悠久的文物符号 | 第34-39页 |
二、地灵人杰的名人符号 | 第39-40页 |
三、休闲和乐的民俗符号 | 第40-43页 |
四、锤炼而成的成语符号 | 第43-44页 |
第二节 齐文化视觉符号的意象感知 | 第44-50页 |
一、生活中的意象感知 | 第44-47页 |
二、自然中的意象感知 | 第47-50页 |
第三节 齐文化视觉符号的意象特征 | 第50-55页 |
一、人性、自然宁静的世界观 | 第50-51页 |
二、规则、抽象的几何造型 | 第51-53页 |
三、开放、多变的色彩语言 | 第53-55页 |
第四节 以符号学视角对齐文化元素进行视觉化研究 | 第55-62页 |
一、借代 | 第55-57页 |
二、改造 | 第57-58页 |
三、创新 | 第58-62页 |
第四章 齐文化视觉符号在淄博日用瓷中运用分析与探究 | 第62-83页 |
第一节 地域性文化在日用瓷设计中的案例分析 | 第62-66页 |
一、杭州G20国宴瓷 | 第62-64页 |
二、日本“九谷烧” | 第64-66页 |
第二节 齐文化视觉符号与淄博日用瓷的结合 | 第66-68页 |
一、齐文化视觉符号与淄博日用瓷的契合点 | 第66-67页 |
二、齐文化视觉符号在淄博日用瓷设计研究中结合 | 第67-68页 |
第三节 齐文化视觉符号应用于淄博日用瓷中的设计原则 | 第68-72页 |
一、齐文化视觉符号与产品功能性、人性化设计的关系 | 第68-71页 |
二、齐文化视觉符号与产品艺术内涵的关系 | 第71-72页 |
三、齐文化视觉符号与产品时代化创新设计的关系 | 第72页 |
第四节 齐文化视觉符号在淄博日用瓷中的设计应用 | 第72-83页 |
一、设计对象分析 | 第73-74页 |
二、齐文化视觉符号在淄博日用瓷设计中的应用方法解析 | 第74-76页 |
三、齐文化视觉符号在淄博日用瓷中主题系列的确定 | 第76-83页 |
第五章 后续空间与未来展望 | 第83-85页 |
第一节 后续空间的发展 | 第83-84页 |
一、品牌化的建立 | 第83页 |
二、产品情感化设计 | 第83-84页 |
第二节 未来前景的展望 | 第84-85页 |
结语 | 第85-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89页 |
附录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