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经济建设和发展论文--技术发展与革新论文

全球创新网络视角下苏州创新能力提升的路径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6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1.1 正在形成的全球网络第11页
        1.1.2 产业生产网络主导对苏州发展的约束第11页
        1.1.3 深圳和杭州已领先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第11-12页
    1.2 研究意义和目的第12-13页
        1.2.1 意义第12页
        1.2.2 目的第12-13页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3-14页
        1.3.1 研究内容第13页
        1.3.2 研究方法第13-14页
    1.4 研究创新点第14-15页
    1.5 研究框架第15-16页
第二章:相关理论综述及研究进展第16-19页
    2.1 基本概念界定第16-17页
        2.1.1 全球创新网络演进第16页
        2.1.2 城市创新能力第16-17页
        2.1.3 城市创新空间第17页
    2.2 全球创新网络研究第17-18页
        2.2.1 全球创新网络开放程度的发展脉络第17页
        2.2.2 理论研究现状第17-18页
    2.3 国内外城市创新能力发展研究进展第18-19页
第三章:全球创新网络理论框架第19-29页
    3.1 全球创新网络的要素组成第19-23页
        3.1.1 资源基本要素——人才、技术、产业、环境第20-21页
        3.1.2 资源要素组合——创新平台第21-22页
        3.1.3 资源要素分布——创新网络空间节点第22-23页
    3.2 全球创新网络融入端口第23页
    3.3 融入全球创新网络融入主体第23-26页
        3.3.1 企业第23-24页
        3.3.2 科研院所第24-25页
        3.3.3 政府第25-26页
        3.3.4 非盈利性组织第26页
    3.4 全球创新网络融入平台第26-29页
        3.4.1 主要形式第27-28页
        3.4.2 主要类型第28页
        3.4.3 主要模式第28-29页
第四章:国内领先城市比较第29-39页
    4.1 人才第29-31页
    4.2 研发能力第31-33页
    4.3 产业第33-37页
    4.4 创新平台第37-38页
    4.5 创新空间第38-39页
第五章:苏州城市创新能力分析研究第39-45页
    5.1 苏州城市创新能力现状第39-42页
        5.1.1 创新要素第39-41页
        5.1.2 创新端口第41页
        5.1.3 创新平台第41-42页
        5.1.4 创新空间第42页
    5.2 苏州城市创新能力提升存在的问题第42-45页
        5.2.1 城市创新空间网络体系未形成第42页
        5.2.2 创新资源不足第42-45页
第六章:创新资源要素提升路径第45-59页
    6.1 人才汇聚第46-48页
    6.2 技术改进第48-49页
    6.3 产业链健全第49-54页
    6.4 环境优化第54-55页
    6.5 空间规划第55-59页
第七章:创新网络融入方式选择路径第59-63页
    7.1 端口选择第59-60页
    7.2 平台建设第60-63页
        7.2.1 类型上注重创新平台类型选择和建设时序第61-62页
        7.2.2 创新平台形式上构建以“构建式”为主“嵌入式”为辅第62页
        7.2.3 创新主体上以多元主体协调互动的创新平台为主第62-63页
第八章:研究结论总结及展望第63-65页
    8.1 研究成果第63-64页
    8.2 研究不足第64页
    8.3 研究展望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67页
图表目录第67-69页
    图目录第67页
    表目录第67-69页
致谢第69-70页
作者简历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京津冀产业集聚模式及其对一体化的影响--基于结构方程模型
下一篇:太仓经济开发区管理方式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