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共产党论文--党的领导论文

全面执政条件下中国共产党政治沟通研究

摘要第4-8页
Abstract第8-16页
绪论第22-60页
    第一节 选题的目的与依据第22-23页
    第二节 研究综述第23-53页
        一、国内研究现状第23-26页
        二、国外研究现状第26-53页
    第四节 研究的基本内容第53-55页
    第五节 全面执政条件下中国共产党政治沟通分析框架第55-58页
    第六节 研究方法第58-59页
        一、政治沟通研究途径第58页
        二、文献资料研究法第58页
        三、历史研究法第58页
        四、调查研究法第58-59页
        五、案例研究法第59页
    第七节 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解决办法第59-60页
第一章 理论基础: 政治沟通理论第60-98页
    第一节 政治沟通理论的演变第60-69页
        一、沃尔特·利普曼和《民意》: 沟通领域的奠基之作第61-62页
        二、哈罗德·拉斯韦尔: 宣传分析研究的拓荒者第62页
        三、保罗 F.拉斯菲尔德: 沟通直接效果研究的开创者第62-64页
        四、新一代沟通学者: 媒体间接效果研究第64-66页
        五、罗伯特·恩特曼: 框架理论的一流学者第66-69页
        六、洛杉矶圣莫妮卡: 新社交沟通技术的发源地第69页
    第二节 政治沟通的构成要素第69-80页
        一、政治沟通的信息源第70-73页
        二、政治沟通的信息第73-76页
        三、政治沟通的管道第76-78页
        四、政治沟通信息接收者第78-80页
        五、正反馈与负反馈第80页
    第三节 政治沟通研究的方法第80-98页
        一、调查研究法第81-84页
        二、深度访谈法第84-85页
        三、内容分析方法第85-90页
        四、视听内容分析法第90-93页
        五、网络分析方法第93-96页
        六、试验与模拟法第96-98页
第二章 全面执政条件下中国共产党政治沟通的历史考察(上)第98-120页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至社会主义制度确立时期(1949-1956)第99-105页
        一、党内政治沟通第99-101页
        二、党权(党际)政治沟通第101-103页
        三、党政政治沟通第103-104页
        四、党群政治沟通第104-105页
    第二节 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1957-1965)第105-110页
        一、党内政治沟通第105-106页
        二、党权政治沟通第106页
        三、党政政治沟通第106-108页
        四、党际政治沟通第108-109页
        五、党群政治沟通第109-110页
    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期间(1966-1976)第110-120页
        一、党内政治沟通第111-114页
        二、党权政治沟通第114-116页
        三、党政政治沟通第116-117页
        四、党际政治沟通第117页
        五、党群政治沟通第117-120页
第二章 全面执政条件下中国共产党政治沟通的历史考察(下)第120-133页
    第一节 改革开放初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立(1977-2011)第120-126页
        一、党内政治沟通第120页
        二、党政(权)政治沟通第120-121页
        三、党际政治沟通第121-123页
        四、党群政治沟通第123-126页
    第二节 十八大以来至今(2012--至今)第126-133页
        一、党内政治沟通第126-128页
        二、党权政治沟通第128-129页
        三、党政政治沟通第129-130页
        四、党际政治沟通第130-131页
        五、党群政治沟通第131-133页
第三章 全面执政条件下中国共产党政治沟通的特点和基本经验第133-158页
    第一节 全面执政条件下中国共产党政治沟通的特点第133-144页
        一、政治信息发布与接收者从不平等逐渐走向平等第134-137页
        二、政治信息从部分公开逐渐走向公开第137-139页
        三、政治信息管道城乡不平衡逐渐加大第139-142页
        四、政治沟通正负反馈呈现两极分化的特点第142-144页
    第二节 全面执政条件下中国共产党政治沟通的基本经验第144-158页
        一、遵循党内法规、发扬党内民主第145-150页
        二、尊重外生事实、发挥监督作用第150-151页
        三、遵守各自边界、实现协同治理第151-152页
        四、尊重彼此党格、发挥参政功能第152-155页
        五、全面执政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党群沟通要尊重利益诉求、提升回应质量第155-158页
第四章 全面执政条件下中国共产党政治沟通实证分析第158-175页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沟通实证分析第158-161页
        一、案例介绍第158页
        二、理论分析第158-160页
        三、小结第160-161页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党权政治沟通的实证分析第161-165页
        一、案例介绍第161页
        二、理论分析第161-164页
        三、小结第164-165页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党政政治沟的通实证分析第165-168页
        一、案例介绍第165-166页
        二、理论分析第166-168页
        三、小结第168页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党际政治沟的通实证分析第168-172页
        一、案例介绍第168-169页
        二、理论分析第169-171页
        三、小结第171-172页
    第五节 中国共产党党群政治沟通实证分析第172-175页
        一、案例介绍第172页
        二、理论分析第172-174页
        三、小结第174-175页
第五章 全面执政条件下中国共产党政治沟通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第175-190页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政治沟通实践中存在的诸问题第175-179页
        一、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沟通存在的诸问题第175页
        二、中国共产党党权政治沟通存在的诸问题第175-176页
        三、中国共产党党政政治沟通存在的诸问题第176页
        四、中国共产党党际政治沟通存在的诸问题第176-177页
        五、中国共产党党群政治沟通存在的诸问题第177-179页
    第二节 全面执政条件下中国共产党政治沟通存在问题的原因探析第179-190页
        一、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与执政体系的不适应第179-184页
        二、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与执政环境的不适应第184-188页
        三、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与执政对象的不适应第188-190页
第六章 东南亚国家或地区执政党政治沟通的实践与启示第190-222页
    第一节 韩国执政党政治沟通的做法及启示第190-197页
        一、韩国执政党党内部的政治沟通第191-192页
        二、韩国执政党与政府的政治沟通第192-193页
        三、韩国执政党与议会的政治沟通第193-194页
        四、韩国执政党与在野(反对)党政治沟通第194-195页
        五、韩国执政党与民众的政治沟通第195-196页
        六、启示与体会第196-197页
    第二节 日本执政党政治沟通的做法及启示第197-202页
        一、日本执政党党内部的政治沟通第197-198页
        二、日本执政党与政府的政治沟通第198-199页
        三、日本执政党与议会的政治沟通第199页
        四、日本执政党与在野党政治沟通第199-200页
        五、日本执政党与民众的政治沟通第200页
        六、启示与体会第200-202页
    第三节 台湾地区执政党政治沟通的做法及启示第202-213页
        一、台湾地区执政党党内部的政治沟通第202-205页
        二、台湾地区执政党与政府的政治沟通第205-206页
        三、台湾地区执政党与议会的政治沟通第206-208页
        四、台湾地区执政党与在野党政治沟通第208-209页
        五、台湾地区执政党与民众的政治沟通第209-211页
        六、启示与体会第211-213页
    第四节 新加坡执政党政治沟通的做法及启示第213-222页
        一、新加坡执政党党内部的政治沟通第214-215页
        二、新加坡执政党与政府的政治沟通第215-216页
        三、新加坡执政党与议会的政治沟通第216-217页
        四、新加坡执政党与在野党政治沟通第217-218页
        五、新加坡执政党与民众的政治沟通第218-219页
        六、启示与体会第219-222页
第七章 优化中国共产党政治沟通实践的原则与途径第222-231页
    第一节 优化中共政治沟通的原则第222-224页
        一、坚持党的根本领导第222-223页
        二、遵循宪法法律轨道第223页
        三、服从人民根本利益第223-224页
        四、着眼利益的多样性第224页
    第二节 优化中共政治沟通的途径第224-231页
        一、党内沟通民主化第224-226页
        二、党权沟通科学化第226-228页
        三、党政沟通法制化第228页
        四、党际沟通平等化第228-230页
        五、党群沟通回应化第230-231页
结论第231-235页
参考文献第235-259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第259-261页
后记第261-264页

论文共2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胡耀邦思想研究--介于观念与体系之间的考察
下一篇:共产主义“宗教论”:重估与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