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绪论 | 第11-18页 |
| (一)选题依据及意义 | 第11页 |
| (二)研究前史回顾 | 第11-16页 |
| (三)史料的收集与使用 | 第16-18页 |
| 一、宣谕使的设置 | 第18-33页 |
| (一)宣谕使溯源 | 第18-20页 |
| (二)南宋历任宣谕使表 | 第20-28页 |
| (三)宣谕使的幕僚 | 第28-33页 |
| 二、宣谕使的选任 | 第33-50页 |
| (一)宣谕使的选拔特点 | 第33-41页 |
| (二)宣谕使的遣任影响 | 第41-50页 |
| 三、宣谕使职能的变迁 | 第50-60页 |
| (一)布惠以民:建炎元年至绍兴九年(1127—1139) | 第51-54页 |
| (二)节制军马:绍兴九年至绍兴三十一年(1139—1161) | 第54-56页 |
| (三)宣抚之亚:绍兴三十一年至宝祐元年(1161—1253) | 第56-60页 |
| 四、宣谕使与各级官员间的关系 | 第60-70页 |
| (一)宣谕使与中枢机构官员的关系 | 第60-62页 |
| (二)宣谕使与跨路级准政区官员的关系 | 第62-66页 |
| (三)宣谕使与路级诸司官员的关系 | 第66-67页 |
| (四)宣谕使与州县政府机构官员的关系 | 第67-70页 |
| 五、宣谕使个案研究——以王之望为例 | 第70-83页 |
| (一)王之望之仕宦履历 | 第70-73页 |
| (二)王之望任宣谕使的政事考察 | 第73-76页 |
| (三)王之望诗文试析 | 第76-83页 |
| 结语 | 第83-85页 |
| 参考文献 | 第85-91页 |
| 附录:文中所涉唐宋时期宣谕使人名索引 | 第91-93页 |
| 致谢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