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力学论文--固体力学论文--变形固体动力学论文--散体力学论文

静态颗粒物质中的力传递机制及力学响应特征的调控研究

中文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8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1页
    1.2 研究现状第11-17页
    1.3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第17-18页
第二章 离散单元模型及统计方法第18-30页
    2.1 概述第18-19页
    2.2 离散动力学模型第19-24页
        2.2.1 接触力及运动方程第19-22页
        2.2.2 参数选取第22-23页
        2.2.3 样本生成方法第23-24页
    2.3 程序实现第24-28页
        2.3.1 颗粒接触搜索和判断第24-25页
        2.3.2 动态松弛法及时间步长第25-27页
        2.3.3 计算流程第27-28页
    2.4 多尺度统计方法第28-30页
第三章 局部力作用下复合颗粒介质中力传递的微观机制第30-42页
    3.1 模型建立和加载方法第30-31页
    3.2 复合颗粒系统的力学响应特征及相图第31-35页
    3.3 力学响应转变的微观机制第35-41页
        3.3.1 接触网络变化第35-37页
        3.3.2 接触力网络的变化第37-41页
    3.4 结论第41-42页
第四章 复合模式和加载状态对颗粒系统力学响应特征的影响第42-55页
    4.1 复合模式第42-46页
        4.1.1 不同复合模式的建立第42-43页
        4.1.2 复合模式对系统力学响应特征的影响第43-45页
        4.1.3 梯度递减模型及其力学响应特征第45-46页
    4.2 无序度对系统力学响应的影响第46-49页
    4.3 围压颗粒系统内的力传递规律和响应特征第49-54页
        4.3.1 有序排列的单分散颗粒系统第49-52页
        4.3.2 随机排列的无序颗粒系统第52-54页
    4.4 结论第54-55页
第五章 硬通道对颗粒系统力学响应特征的调控机制第55-69页
    5.1 硬颗粒通道模型第55-59页
    5.2 硬通道对力链的影响第59-63页
    5.3 颗粒通道对系统力学响应特征的调控机制第63-67页
        5.3.1 单颗粒通道的最优位置第63-65页
        5.3.2 多颗粒通道模型第65-67页
    5.4 结论第67-69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69-71页
参考文献第71-75页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第75-76页
致谢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压电陶瓷的CFRP-混凝土粘结界面损伤检测方法研究
下一篇:基于进化算法的复杂网络重叠社团发现算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