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符号对照表 | 第11-13页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13-1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6-17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2.1 克服信号损耗和衰落的对策 | 第18页 |
1.2.2 相干信号来波方向估计算法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3 本文内容介绍及章节安排 | 第19-22页 |
第二章 对流层散射的理论和特性 | 第22-36页 |
2.1 对流层散射传播现象的发现 | 第22-23页 |
2.2 对流层散射传播理论 | 第23-27页 |
2.2.1 湍流不相干理论 | 第23-24页 |
2.2.2 不规则层不相干反射理论 | 第24-25页 |
2.2.3 较稳定层相干反射理论 | 第25-26页 |
2.2.4 损耗特性 | 第26-27页 |
2.2.5 衰落特性 | 第27页 |
2.3 对流层散射信号仿真 | 第27-35页 |
2.3.1 对流层散射侦收模型 | 第27-28页 |
2.3.2 目标发射信号特性 | 第28-29页 |
2.3.3 目标信号的衰落特性 | 第29-30页 |
2.3.4 目标信号的损耗特性 | 第30-34页 |
2.3.5 仿真分析 | 第34-3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数字信道化测频技术 | 第36-46页 |
3.1 数字信道化接收机 | 第36-39页 |
3.2 基于多相结构的数字信道化 | 第39-41页 |
3.3 采用短时傅里叶变换 (STFT)的信号分析方法 | 第41-4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四章 一种采用小波变换进行多径信号检测的方法 | 第46-54页 |
4.1 傅里叶变换的局域化特性分析 | 第46页 |
4.2 小波变换的时间和频率特性 | 第46-48页 |
4.3 小波变换检测信号变化点的原理 | 第48-49页 |
4.4 仿真分析 | 第49-5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五章 多径信号的来波方向估计 | 第54-72页 |
5.1 阵列接收信号的数学模型 | 第54-55页 |
5.2 信号子空间类算法 | 第55-60页 |
5.2.1 基于特征分解的多信号特征(MUSIC)算法 | 第56-58页 |
5.2.2 求根MUSIC算法 | 第58页 |
5.2.3 旋转不变性算法(ESPRIT) | 第58-60页 |
5.3 空间平滑预处理算法 | 第60-64页 |
5.4 子空间拟合(WSF)算法 | 第64-70页 |
5.4.1 信号子空间拟合(SSF) | 第64-65页 |
5.4.2 噪声子空间拟合(NSF) | 第65页 |
5.4.3 一种子空间拟合算法的实现方法(root-WSF) | 第65-67页 |
5.4.4 仿真分析 | 第67-70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第六章 多径环境下数字波束形成技术(DBF) | 第72-82页 |
6.1 数字波束形成原理 | 第72-73页 |
6.2 利用DFT/FFT进行DBF | 第73-74页 |
6.3 信噪比的改善 | 第74-75页 |
6.4 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 | 第75-80页 |
6.4.1 基于最小方差无失真响应(MVDR)准则的波束形成器 | 第75-77页 |
6.4.2 基于线性约束最小方差LCMV准则的波束形成器 | 第77-80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80-82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2-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6页 |
致谢 | 第86-88页 |
作者简介 | 第88-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