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1-26页 |
1.1 超高层建筑的定义及其诞生的背景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超高层建筑的发展概况 | 第12-17页 |
1.2.1 国外的发展概况 | 第13-14页 |
1.2.2 国内的发展概况 | 第14-15页 |
1.2.3 我国建筑产业的相关政策 | 第15-17页 |
1.3 超高层建筑结构选型研究概况 | 第17-22页 |
1.3.1 结构选型的涵义 | 第17页 |
1.3.2 超高层建筑结构选型的必要性和意义 | 第17页 |
1.3.3 超高层建筑结构选型的影响因素 | 第17-19页 |
1.3.4 超高层建筑结构选型的研究现状 | 第19-22页 |
1.4 本文的研究目的及内容 | 第22-26页 |
1.4.1 研究目的 | 第22-25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2 超高层建筑结构概述 | 第26-39页 |
2.1 超高层建筑结构的受力特点 | 第26-27页 |
2.2 超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的分类 | 第27-36页 |
2.2.1 按构件的组成材料分类 | 第27-33页 |
2.2.2 按结构的抗侧力体系分类 | 第33-36页 |
2.3 本文结构计算软件及结构体系的选择 | 第36-39页 |
2.3.1 结构计算软件 | 第36-37页 |
2.3.2 建筑结构体系的选择 | 第37-39页 |
3 工程概况及模型的建立 | 第39-54页 |
3.1 工程基本信息 | 第41-42页 |
3.2 基本设计参数及设计荷载 | 第42-44页 |
3.2.1 基本设计参数 | 第42-43页 |
3.2.2 主要设计荷载 | 第43-44页 |
3.2.3 材料 | 第44页 |
3.3 模型结构构件尺寸确定的依据 | 第44-46页 |
3.4 模型的建立 | 第46-53页 |
3.4.1 方案一: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局部为型钢混凝土柱) | 第47-48页 |
3.4.2 方案二:钢管混凝土结构(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 | 第48-49页 |
3.4.3 方案三:全钢结构(钢框架—中心支撑结构) | 第49-51页 |
3.4.4 方案四:钢筋混凝土框筒结构(内核心筒) | 第51-52页 |
3.4.5 方案五:钢筋混凝土框筒结构(内钢框架) | 第52-5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4 结构模型的计算分析 | 第54-76页 |
4.1 结构计算指标要求 | 第54-60页 |
4.1.1 结构周期及振型 | 第54-57页 |
4.1.2 位移比 | 第57页 |
4.1.3 层间位移角 | 第57-58页 |
4.1.4 地震作用下的基底剪力 | 第58页 |
4.1.5 层间受剪承载力之比 | 第58-59页 |
4.1.6 刚重比 | 第59页 |
4.1.7 剪重比 | 第59-60页 |
4.2 结构抗震性能目标及水准 | 第60-62页 |
4.3 多遇地震下的弹性时程分析 | 第62-65页 |
4.3.1 分析软件及参数选取 | 第62-63页 |
4.3.2 弹性时程分析结果 | 第63-65页 |
4.4 结构静力弹塑性分析 | 第65-75页 |
4.4.1 静力弹塑性分析程序PUSH简介 | 第65页 |
4.4.2 静力弹塑性分析的目的 | 第65-66页 |
4.4.3 静力弹塑性分析的相关计算结果 | 第66-7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5 经济性对比分析 | 第76-83页 |
5.1 建筑材料对结构经济性的影响 | 第76-77页 |
5.2 结构占用面积对结构经济性的影响 | 第77-78页 |
5.3 施工工期对结构经济性的影响 | 第78-79页 |
5.3.1 施工工期对租金收入的影响 | 第78页 |
5.3.2 施工工期对利息的影响 | 第78-79页 |
5.4 各方案上部结构整体成本分析 | 第79页 |
5.5 结构自重对基础造价影响 | 第79-81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81-83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83-85页 |
6.1 结论 | 第83-84页 |
6.2 展望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9页 |
致谢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