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罗金《暴风雪》的主题和诗学研究
中文摘要 | 第4页 |
Аннотация | 第5-8页 |
绪论 | 第8-14页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三、研究意义和目的 | 第12-14页 |
第一章 索罗金文学创作的艺术世界 | 第14-26页 |
第一节 索罗金的创作历程 | 第14-19页 |
一、20 世纪:极具争议的文学创作 | 第15-18页 |
二、21 世纪:新的探索与转变 | 第18-19页 |
第二节 后现代文化语境下索罗金创作的特点 | 第19-25页 |
一、解构苏联一元化意识形态 | 第22-23页 |
二、消解“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审美体系 | 第23-24页 |
三、重建“新乌托邦” | 第24-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二章 《暴风雪》的主题探究 | 第26-41页 |
第一节 暴风雪主题 | 第26-31页 |
一、暴风雪——死亡 | 第27-28页 |
二、暴风雪——神秘力量 | 第28-29页 |
三、暴风雪——对人性的考验 | 第29-31页 |
第二节 知识分子与人民主题 | 第31-36页 |
一、知识分子与农民之间的矛盾 | 第32-34页 |
二、知识分子与托尔斯泰主义 | 第34-36页 |
第三节 反乌托邦主题 | 第36-40页 |
一、传统男性形象的异化 | 第37-38页 |
二、知识分子和女性传统光环的消解 | 第38-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三章 《暴风雪》的诗学特征 | 第41-51页 |
第一节 互文性 | 第41-45页 |
一、援引 | 第42-43页 |
二、戏仿 | 第43-45页 |
第二节 时间诗学 | 第45-48页 |
一、非时间 | 第45-46页 |
二、时空的混淆 | 第46-48页 |
第三节 梦与现实的结合 | 第48-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结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