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0页 |
Abstract | 第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研究的背景 | 第11页 |
1.2 研究的对象 | 第11-12页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1.5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3页 |
1.6 研究的方法与框架 | 第13-17页 |
1.6.1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6.2 研究框架 | 第14-17页 |
第二章 近代历史建筑再利用的研究现状 | 第17-35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17-19页 |
2.1.1 近代 | 第17页 |
2.1.2 历史建筑 | 第17-18页 |
2.1.3 再利用 | 第18-19页 |
2.2 历史建筑再利用理论研究 | 第19-22页 |
2.2.1 历史建筑再利用相关理论 | 第19-21页 |
2.2.1.1 建筑现象学理论 | 第19-20页 |
2.2.1.2 动态保护理论 | 第20页 |
2.2.1.3 有机更新理论 | 第20页 |
2.2.1.4 批判性地域主义理论 | 第20-21页 |
2.2.2 历史建筑再利用相关原则 | 第21-22页 |
2.2.2.1 修旧如旧原则 | 第21页 |
2.2.2.2 整体性原则 | 第21-22页 |
2.2.2.3 可逆性原则 | 第22页 |
2.2.2.4 必要性原则 | 第22页 |
2.2.2.5 可识别性原则 | 第22页 |
2.3 历史建筑再利用的价值及其现实意义 | 第22-24页 |
2.3.1 历史价值 | 第22-23页 |
2.3.2 艺术价值 | 第23页 |
2.3.3 科学技术价值 | 第23-24页 |
2.3.4 社会价值 | 第24页 |
2.3.5 历史建筑再利用的现实意义 | 第24页 |
2.4 国内外相关历史建筑再利用研究概况 | 第24-34页 |
2.4.1 国内外相关历史建筑再利用研究成果 | 第24-27页 |
2.4.1.1 国外相关法律法规 | 第24-26页 |
2.4.1.2 国内相关法律法规 | 第26-27页 |
2.4.2 国内外相关历史建筑再利用实践 | 第27-34页 |
2.4.2.1 国外历史建筑再利用实践 | 第27-31页 |
2.4.2.2 国内历史建筑再利用实践 | 第31-3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青岛近代旅馆与娱乐建筑的历史沿革 | 第35-41页 |
3.1 青岛近代城市规划建设概述 | 第35-37页 |
3.1.1 德国占领以前(1897 年以前) | 第35页 |
3.1.2 德国占领时期(1897 年~1914 年) | 第35-36页 |
3.1.3 日本占领时期(1914 年~1922 年&1937 年~1945 年) | 第36页 |
3.1.4 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统治时期(1922 年~1937 年) | 第36-37页 |
3.2 青岛近代旅馆与娱乐建筑的发展历史 | 第37-38页 |
3.3 青岛近代旅馆与娱乐建筑的地理位置 | 第38-40页 |
3.3.1 商业因素驱动 | 第39-40页 |
3.3.2 环境因素驱动 | 第40页 |
3.3.3 对城市规划建设的影响 | 第4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青岛近代旅馆与娱乐建筑的现状及特征 | 第41-63页 |
4.1 建筑现状 | 第41-50页 |
4.1.1 影院娱乐建筑 | 第41-43页 |
4.1.2 酒店旅馆建筑 | 第43-45页 |
4.1.3 行政办公建筑 | 第45-47页 |
4.1.4 商业建筑 | 第47-49页 |
4.1.5 教育文体建筑 | 第49-50页 |
4.2 改造功能构成 | 第50-51页 |
4.3 建筑平面布局 | 第51页 |
4.4 建筑风格造型 | 第51-57页 |
4.4.1 新罗马风建筑(德意志民族浪漫主义) | 第52-53页 |
4.4.2 新文艺复兴建筑 | 第53页 |
4.4.3 德国青年风格派建筑 | 第53-54页 |
4.4.4 折衷主义建筑 | 第54-56页 |
4.4.5 现代主义建筑 | 第56-57页 |
4.4.6 其他风格建筑 | 第57页 |
4.5 建筑细部特征 | 第57-62页 |
4.5.1 外廊 | 第57-58页 |
4.5.2 屋顶 | 第58-59页 |
4.5.3 塔楼 | 第59-60页 |
4.5.4 老虎窗 | 第60页 |
4.5.5 山花 | 第60-61页 |
4.5.6 山墙(半露木构架) | 第61-62页 |
4.6 暴露的问题及再利用的迫切性 | 第62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五章 青岛近代旅馆与娱乐建筑再利用的影响因素 | 第63-75页 |
5.1 再利用设计的相关理论研究发展 | 第63页 |
5.2 再利用的设计因素 | 第63-69页 |
5.2.1 改建的设计方法 | 第63-65页 |
5.2.2 扩建的设计方法 | 第65-68页 |
5.2.3 新建的设计方法 | 第68-69页 |
5.3 再利用的政治经济因素 | 第69-70页 |
5.3.1 辩证认识政治权力 | 第69页 |
5.3.2 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机制 | 第69-70页 |
5.3.3 保障建筑保护专项资金 | 第70页 |
5.4 再利用的社会公众参与因素 | 第70-72页 |
5.4.1 社会团体组织的推动 | 第71页 |
5.4.2 公众个人参与意识的提升 | 第71-72页 |
5.5 再利用的市场导向因素 | 第72-73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第六章 水兵俱乐部再利用实例研究 | 第75-85页 |
6.1 项目背景 | 第75页 |
6.2 区位分析 | 第75页 |
6.3 历史沿革 | 第75-77页 |
6.4 再利用原则 | 第77页 |
6.5 再利用具体措施 | 第77页 |
6.6 再利用设计研究 | 第77-83页 |
6.6.1 平面布局改动 | 第77-80页 |
6.6.2 局部空间再利用 | 第80-81页 |
6.6.3 内部结构修复 | 第81页 |
6.6.4 立面样式还原 | 第81-82页 |
6.6.5 外环境整饬 | 第82-83页 |
6.7 新技术设备使用 | 第83页 |
6.8 启示与发展 | 第83-84页 |
6.9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结语 | 第85-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1页 |
附录一 青岛近代旅馆与娱乐建筑信息表(部分) | 第91-95页 |
附录二 青岛近代旅馆与娱乐建筑现状调查问卷 | 第95-9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工作 | 第97-99页 |
致谢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