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5页 |
1.1 选题的背景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3 研究评述 | 第11页 |
1.3 研究的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1.3.1 基本思路 | 第11-13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1.5 研究意义 | 第13-15页 |
第2章 HSE管理体系的理论基础 | 第15-22页 |
2.1 HSE管理的概念和特征 | 第15-17页 |
2.1.1 管理的内涵 | 第15页 |
2.1.2 健康安全环境管理模式和HSE管理体系 | 第15页 |
2.1.3 安全环境管理的理论基础 | 第15-16页 |
2.1.4 系统工程在HSE管理中的应用 | 第16-17页 |
2.2 HSE管理体系标准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7-22页 |
2.2.1 HSE管理体系的概念 | 第17页 |
2.2.2 HSE管理体系的结构特点 | 第17-18页 |
2.2.3 HSE管理体系的作用 | 第18-19页 |
2.2.4 戴明PDCA循环概述 | 第19-20页 |
2.2.5 HSE管理体系研究中戴明PDCA循环的应用 | 第20-22页 |
第3章 HSE管理体系在A施工项目中的应用现状和存在问题分析 | 第22-31页 |
3.1 A施工项目简介 | 第22页 |
3.2 A施工项目HSE管理体系的现状 | 第22-24页 |
3.2.1 HSE管理理念 | 第22页 |
3.2.2 HSE管理程序 | 第22-23页 |
3.2.3 对承包商的监督与管理 | 第23-24页 |
3.3 A施工项目HSE管理体系的不足 | 第24-31页 |
3.3.1 HSE管理体系自我评估 | 第24-29页 |
3.3.2 A施工项目HSE管理体系的不足之处总结 | 第29-31页 |
第4章 A施工项目HSE管理体系的优化 | 第31-46页 |
4.1 HSE管理责任制优化 | 第31页 |
4.2 监督检查措施优化 | 第31-32页 |
4.2.1 关口前移 | 第31页 |
4.2.2 及时掌握施工进度 | 第31-32页 |
4.2.3 联合巡检制度 | 第32页 |
4.3 全员参与责任体系优化 | 第32-34页 |
4.3.1 加强管道安全文化宣传 | 第32页 |
4.3.2 推进危险源消除(H.E.L.P)卡活动 | 第32-34页 |
4.4 危险源识别与管控措施优化 | 第34-37页 |
4.4.1 危险源识别 | 第34-35页 |
4.4.2 风险评价 | 第35-37页 |
4.4.3 危险源管控措施 | 第37页 |
4.5 应急管理预案优化 | 第37-43页 |
4.5.1 突发事件分级 | 第38-40页 |
4.5.2 应急组织机构 | 第40页 |
4.5.3 应急响应 | 第40-42页 |
4.5.4 后期处置 | 第42-43页 |
4.6 事故报告制度优化 | 第43-44页 |
4.6.1HSE信息报告类型 | 第43页 |
4.6.2 报告流程 | 第43-44页 |
4.7 环境与职业健康管理方案优化 | 第44-46页 |
第5章 A施工项目HSE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的保障措施 | 第46-55页 |
5.1 制定切合实际的HSE管理流程 | 第46-49页 |
5.1.1HSE管理体系程序文件的制定 | 第46-47页 |
5.1.2 组织与实施HSE管理体系的内审 | 第47页 |
5.1.3 编制内审报告和不符合项 | 第47-48页 |
5.1.4 不符合项的验证关闭 | 第48-49页 |
5.2 完善A施工项目HSE管理体系的组织结构 | 第49-51页 |
5.2.1 HSE管理体系的组织结构 | 第49页 |
5.2.2 HSE管理体系主要模块功能及要素 | 第49-51页 |
5.3 加强员工的HSE管理体系培训 | 第51-55页 |
5.3.1 HSE培训管理 | 第51-53页 |
5.3.2 特种人员资质培训及管理 | 第53-55页 |
结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