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前言 | 第9-24页 |
1.1 RNF8在细胞损伤与修复及老化中的分子机制 | 第9-11页 |
1.1.1 泛素与泛素化 | 第9页 |
1.1.2 泛素 | 第9-10页 |
1.1.3 泛素化 | 第10-11页 |
1.2 RNF8在DNA损伤与修复中的分子机制 | 第11-13页 |
1.2.1 DNA损伤与修复 | 第11-12页 |
1.2.2 RNF8 | 第12-13页 |
1.3 DNA损伤与修复在老化中的分子机制 | 第13-16页 |
2.1 耳蜗老化 | 第16-21页 |
2.1.1 耳蜗与毛细胞 | 第17-19页 |
2.1.2 内毛细胞 | 第19-20页 |
2.1.3 外毛细胞 | 第20-21页 |
2.2 耳蜗与血管纹 | 第21-22页 |
2.3 耳蜗与螺旋神经节 | 第22页 |
3.1 老年性耳聋与耳蜗老化机制影响的研究 | 第22-2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4-37页 |
1.1 RNF8基因敲除对小鼠耳蜗老化机制影响的实验设计 | 第24页 |
2.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4-28页 |
2.1.1 主要实验材料 | 第24-28页 |
2.2.主要实验方法 | 第28-37页 |
2.2.1. RNF8小鼠基因鉴定 | 第28-29页 |
2.2.2. 小鼠耳蜗改良取材、组织固定技术、石蜡或冰冻切片 | 第29-32页 |
2.2.3. HE染色 | 第32-33页 |
2.2.4. CV焦油紫染色 | 第33页 |
2.2.5. γ-H2AX免疫荧光染色 | 第33-34页 |
2.2.6. 8-OH免疫组化染色 | 第34-35页 |
2.2.7. β-半乳糖苷酶染色衰老检测 | 第35页 |
2.2.8. 耳蜗脂褐素染色(Long Ziehl-Neelsen法) | 第35-36页 |
2.2.9. 数据统计方法 | 第36-37页 |
实验结果 | 第37-53页 |
1.1 小鼠耳蜗改良取材、包埋技术实验结果比较 | 第37-38页 |
1.1.1 小鼠耳蜗手法快速改良取材技术结果比较 | 第37-38页 |
1.2.小鼠耳蜗组织包埋改良技术结果比较 | 第38-39页 |
2.1 RNF8基因敲除(KO)小鼠与RNF8野生型(WT)小鼠耳蜗形态学改变 | 第39-46页 |
2.1.1 8 周龄、16 周龄和32周龄RNF8 WT和KO小鼠耳蜗毛细胞、血管纹和螺旋神经节HE染色结果 | 第39-44页 |
2.1.2 8 周龄、16 周龄和32周龄RNF8 WT和KO小鼠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CV染色结果 | 第44-46页 |
3.1 RNF8基因敲除(KO)小鼠与RNF8野生型(WT)小鼠耳蜗增龄性变化 | 第46页 |
4.1. RNF8基因敲除(KO)小鼠与RNF8野生型(WT)小鼠耳蜗组织损伤 | 第46-50页 |
4.1.1 γ-H2AX免疫荧光染色 | 第46-49页 |
4.1.2 8-OH免疫组化染色 | 第49-50页 |
5.1 RNF8基因敲除(KO)小鼠与RNF8野生型(WT)小鼠耳蜗老化改变 | 第50-53页 |
5.1.1 β-半乳糖苷酶染色衰老检测 | 第50-51页 |
5.1.2 耳蜗脂褐素染色(Long Ziehl-Neelsen法) | 第51-53页 |
讨论 | 第53-56页 |
1.小鼠耳蜗改良取材、包埋技术 | 第53-54页 |
2. RNF8缺失是导致小鼠耳蜗形态学方面改变的重要原因之一 | 第54页 |
3. RNF8缺失对小鼠耳蜗毛细胞、血管纹、螺旋神经节影响机制 | 第54页 |
4. RNF8缺失加速小鼠耳蜗老化 | 第54-55页 |
5. RNF8缺失对小鼠耳蜗损伤后修复机制具有重要影响 | 第55-56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6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