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分析化学论文

粒径均一壳聚糖微球免疫亲和柱的制备及其应用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缩略词第13-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5页
    1.1 抗生素残留现状及DAN、ENR概述第14-15页
    1.2 免疫亲和色谱第15-18页
        1.2.1 原理第15-16页
        1.2.2 IAC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第16-17页
        1.2.3 载体第17-18页
    1.3 壳聚糖第18-23页
        1.3.1 壳聚糖的结构性质第18-19页
        1.3.2 壳聚糖微球制备方法第19-22页
        1.3.3 微球评价方法第22-23页
    1.4 立题依据与意义第23-24页
    1.5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4-25页
第二章 粒径均一壳聚糖微球的制备第25-38页
    2.1 引言第25页
    2.2 试剂与仪器第25-26页
        2.2.1 试剂第25页
        2.2.2 主要仪器设备第25-26页
    2.3 试验方法第26-29页
        2.3.1 化学交联法制备壳聚糖微球第26-27页
        2.3.2 膜乳化法制备壳聚糖微球第27页
        2.3.3 扫描电镜第27-28页
        2.3.4 粒径分析第28页
        2.3.5 壳聚糖微球对蛋白的非特异性吸附第28-29页
        2.3.6 壳聚糖微球理化稳定性研究第29页
    2.4 结果与讨论第29-37页
        2.4.1 乳化交联法制备的微球第29-34页
        2.4.2 膜乳化法制备的微球第34-37页
    2.5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三章 达氟沙星、恩诺沙星抗体的制备与鉴定第38-52页
    3.1 引言第38页
    3.2 试剂与仪器第38-40页
        3.2.1 试剂第38-39页
        3.2.2 主要仪器设备第39页
        3.2.3 溶液的配制第39页
        3.2.4 实验动物第39-40页
    3.3 试验方法第40-44页
        3.3.1 DAN免疫原溶液配制及动物免疫第40页
        3.3.2 DAN免疫血清的制备和保存第40页
        3.3.3 DAN免疫血清效价的测定第40-41页
        3.3.4 DAN免疫血清IC50值的测定第41页
        3.3.5 DAN、ENR免疫血清的纯化第41页
        3.3.6 纯化后DAN、ENR多克隆抗体的保存第41-42页
        3.3.7 纯化后DAN、ENR多克隆抗体的纯度测定第42页
        3.3.8 DAN、ENR多克隆抗体的效价和抗体工作浓度的测定第42-43页
        3.3.9 DAN、ENR对多克隆抗体的抑制曲线及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的测定第43页
        3.3.10 DAN、ENR多克隆抗体的特异性测定第43-44页
    3.4 结果与讨论第44-50页
        3.4.1 DAN免疫血清效价的测定第44页
        3.4.2 DAN免疫血清IC50值的测定第44-45页
        3.4.3 DAN、ENR多克隆抗体的纯化第45-46页
        3.4.4 包被原和多克隆抗体工作浓度的确定第46-47页
        3.4.5 DAN、ENR多克隆抗体的抑制曲线及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的测定第47-49页
        3.4.6 DAN、ENR多克隆抗体的特异性测定第49-50页
    3.5 本章小结第50-52页
第四章 壳聚糖微球为载体DAN、ENR免疫亲和柱的制备与评价第52-67页
    4.1 引言第52页
    4.2 试剂与仪器第52-53页
        4.2.1 主要试剂第52-53页
        4.2.2 相关溶液的配制第53页
        4.2.3 主要仪器设备第53页
    4.3 试验方法第53-56页
        4.3.1 壳聚糖微球、Sepharose的非特异性吸附第53-54页
        4.3.2 免疫亲和吸附剂的制备第54页
        4.3.3 免疫亲和吸附剂偶联率的测定第54-55页
        4.3.4 DAN、ENR多克隆抗体IAC柱的使用方法第55页
        4.3.5 DAN、ENR多克隆抗体IAC柱评价方法的建立第55页
        4.3.6 DAN、ENR多克隆抗体IAC柱的性能评价第55-56页
        4.3.7 DAN、ENR多克隆抗体IAC柱的实际应用第56页
    4.4 结果与讨论第56-65页
        4.4.1 壳聚糖微球、Sepharose的非特异性吸附率第56页
        4.4.2 免疫亲和吸附剂偶联率的测定第56-57页
        4.4.3 DAN、ENR多克隆抗体IAC柱评价方法的建立第57-58页
        4.4.4 DAN、ENR多克隆抗体IAC柱的柱容量测定第58-61页
        4.4.5 DAN、ENR多克隆抗体IAC柱之间的重复性第61-63页
        4.4.6 DAN、ENR多克隆抗体IAC柱在实际样品中的应用第63-65页
    4.5 本章小结第65-67页
第五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第67-69页
    5.1 主要结论第67-68页
    5.2 工作展望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8页
致谢第78-79页
在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关于氯沙坦钾与血清蛋白、黄芩苷与乙酰胆碱酯酶相互作用及氮掺杂碳量子点的荧光特性
下一篇:功能分子印迹聚合物催化剂的设计、合成及自控制催化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