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统计学论文--世界各国统计工作论文--中国论文

连云港市海州区政府统计数据质量管理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11-16页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1.1.1 选题背景第11页
        1.1.2 选题意义第11-12页
    1.2 研究综述第12-15页
        1.2.1 国内研究综述第12-14页
        1.2.2 国外研究综述第14-15页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第15-16页
        1.3.1 研究内容第15页
        1.3.2 研究方法第15-16页
第2章 我国政府统计数据质量理论概述第16-21页
    2.1 统计和政府统计的涵义第16-17页
        2.1.1 统计的涵义第16-17页
        2.1.2 政府统计的涵义第17页
    2.2 政府统计数据质量的涵义和标准第17-19页
        2.2.1 政府统计数据质量的涵义第17-18页
        2.2.2 政府统计数据质量的标准第18-19页
    2.3 政府统计数据质量的理论基础第19-20页
        2.3.1 新公共管理理论第19-20页
        2.3.2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第20页
    2.4 本章小结第20-21页
第3章 连云港海州区政府统计工作现状第21-32页
    3.1 海州区政府统计机构设置状况第21-23页
    3.2 海州区政府统计人员状况第23-25页
    3.3 海州区政府统计制度和统计执法第25-27页
    3.4 海州区政府统计数据质量管理的一些做法第27-31页
        3.4.1 健全工作制度,搞好评估监控第27-28页
        3.4.2 完善工作流程,促进业务规范第28页
        3.4.3 强化数据审核,抓好数据衔接第28-29页
        3.4.4 加强法制建设,优化统计环境第29-30页
        3.4.5 采取综合措施,加强部门统计第30页
        3.4.6 重视基层统计,把握源头质量第30-31页
    3.5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4章 连云港海州区政府统计数据质量问题及成因分析第32-40页
    4.1 海州区政府统计数据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第32-35页
        4.1.1 统计数据失真第32-33页
        4.1.2 统计数据数出多门第33-34页
        4.1.3 统计数据透明度不高第34-35页
    4.2 海州区政府统计数据质量问题成因分析第35-39页
        4.2.1 现行的统计管理体制和方法制度滞后第35-36页
        4.2.2 现行干部政绩考核机制不科学第36-37页
        4.2.3 统计执法难度大第37-38页
        4.2.4 统计基础薄弱,人力、资金投入不足第38页
        4.2.5 统计数据质量的管理方法和手段落后第38-39页
    4.3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5章 连云港海州区政府统计数据质量提升的对策第40-47页
    5.1 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增强政府统计数据质量的经验第40-42页
        5.1.1 设立统计数据质量专门管理部门第40-41页
        5.1.2 对政府统计数据质量采取不一样的评价办法以及管理措施第41-42页
        5.1.3 对统计数据质量进行量化分析工作第42页
    5.2 海州区政府统计数据质量提升的对策第42-46页
        5.2.1 改革现行统计方法制度,克服数出多门现象第42-43页
        5.2.2 改革统计管理体制,采取垂直形式管理第43页
        5.2.3 形成责任及考评机制,开展统计数据质量检查第43-44页
        5.2.4 加大统计执法力度,增强统计法制观念。第44页
        5.2.5 加强统计职业教育,诚信统计第44-45页
        5.2.6 抓好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电算化,搞好核算管理第45页
        5.2.7 搞好业务培训,提高统计工作者的综合素质第45-46页
        5.2.8 形成科学合理的统计数据质量监管控制体系及评价体系第46页
    5.3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结论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第50-51页
致谢第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人脸识别的在线考试系统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侵犯知识产权类犯罪既未遂并存时量刑研究--以罗某销售假冒注册商标商品案为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