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输配电工程、电力网及电力系统论文--电力系统的调度、管理、通信论文--电力系统的运行论文

主动配电网负荷控制技术研究

摘要第7-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8页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10-12页
    1.2 主动配电网负荷控制技术研究状况第12-14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及成果第12-13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及成果第13-14页
    1.3 用户侧负荷管理的研究概况第14-15页
    1.4 本文研究主要内容第15-18页
第二章 主动配电网的建模第18-26页
    2.1 微源模型第18-20页
        2.1.1 光伏模型第18页
        2.1.2 储能模型第18-20页
    2.2 负荷模型第20-24页
        2.2.1 空调模型第20-21页
        2.2.2 电热水器模型第21页
        2.2.3 电动汽车模型第21-24页
        2.2.4 其他负荷第24页
    2.3 本章小结第24-26页
第三章 配电网数据预测及评价指标建立第26-34页
    3.1 居民负荷预测第26-30页
        3.1.1 ARIMA预测模型第26-27页
        3.1.2 居民用电负荷预测分析第27-30页
    3.2 分布式光伏发电预测第30-31页
    3.3 负荷优化评价指标第31-32页
        3.3.1 负荷波动率第31-32页
        3.3.2 日平均负荷率第32页
    3.4 本章小结第32-34页
第四章 主动配电网负荷控制优化策略设计第34-46页
    4.1 需求响应第34-35页
        4.1.1 需求响应的概念第34页
        4.1.2 需求响应的方式第34-35页
    4.2 基于需求响应的主动负荷控制策略第35-44页
        4.2.1 空调运行优化控制设计第35-38页
        4.2.2 电热水器优化控制设计第38-40页
        4.2.3 电动汽车优化控制设计第40-44页
        4.2.4 储能设备优化控制设计第44页
    4.3 本章小结第44-46页
第五章 主动配电网负荷控制优化仿真分析第46-56页
    5.1 仿真场景介绍第47页
    5.2 高光伏发电量下配电网功率仿真分析第47-51页
    5.3 低光伏发电量下配电网功率仿真分析第51-54页
    5.4 本章小结第54-56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56-58页
    6.1 主要结论第56页
    6.2 研究展望第56-58页
参考文献第58-62页
致谢第62-64页
附录A第64-66页
附录B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X波段微带环行器用铁氧体流延工艺及应用研究
下一篇:多分布式电源协同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