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4页 |
| 1.1 石墨烯载体光催化剂 | 第11-14页 |
| 1.1.1 石墨烯的概述 | 第11页 |
| 1.1.2 石墨烯的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1.1.3 石墨烯在光催化中的应用 | 第13-14页 |
| 1.2 半导体光催化剂 | 第14-18页 |
| 1.2.1 半导体光催化的概述 | 第14-15页 |
| 1.2.2 TiO_2半导体光催化剂 | 第15-17页 |
| 1.2.3 WO_3半导体光催化剂 | 第17-18页 |
| 1.3 等离子体光催化剂 | 第18-22页 |
| 1.3.1 等离子共振光催化剂概述 | 第18-19页 |
| 1.3.2 Ag-基等离子体在光催化中的应用 | 第19-21页 |
| 1.3.3 其它等离子体共振催化剂 | 第21-22页 |
| 1.4 选题背景 | 第22-23页 |
| 1.5 本论文研究主要内容 | 第23-24页 |
| 第二章 表面等离子共振光催化剂Ag/AgBr/GO的制备和表征 | 第24-32页 |
| 2.1 引言 | 第24-25页 |
| 2.2 实验部分 | 第25-27页 |
| 2.2.1 化学试剂和实验仪器 | 第25页 |
| 2.2.2 光催化剂的制备 | 第25-26页 |
| 2.2.3 光催化剂的表征 | 第26页 |
| 2.2.4 光催化剂活性研究 | 第26-27页 |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7-31页 |
| 2.3.1 X射线衍射(XRD)分析 | 第27页 |
| 2.3.2 透射电镜(TEM)分析 | 第27-28页 |
| 2.3.3 红外光谱(IR)分析 | 第28页 |
| 2.3.4 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DRS)分析 | 第28-29页 |
| 2.3.5 光催化降解甲基橙和 4-氯苯酚的活性分析 | 第29-31页 |
| 2.4 小结 | 第31-32页 |
| 第三章 TiO_2的引入对Ag/AgBr/GO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32-43页 |
| 3.1 引言 | 第32-33页 |
| 3.2 实验部分 | 第33-36页 |
| 3.2.1 化学试剂和实验仪器 | 第33-34页 |
| 3.2.2 光催化剂的制备 | 第34-35页 |
| 3.2.3 催化剂的表征 | 第35页 |
| 3.2.4 光催化活性研究 | 第35-36页 |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6-42页 |
| 3.3.1 X射线衍射(XRD)分析 | 第36-37页 |
| 3.3.2 合成样品的透射电镜(TEM)和扫描电镜(SEM)分析 | 第37-38页 |
| 3.3.3 紫外-可见漫反射(UV-DRS)光谱分析 | 第38页 |
| 3.3.4 光催化降解 4-氯苯酚的活性分析 | 第38-42页 |
| 3.4 小结 | 第42-43页 |
| 第四章 WO_3的引入对AgBr/GO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43-51页 |
| 4.1 引言 | 第43页 |
| 4.2 实验部分 | 第43-46页 |
| 4.2.1 化学试剂和实验仪器 | 第43-45页 |
| 4.2.2 光催化剂的制备 | 第45页 |
| 4.2.3 催化剂的表征 | 第45-46页 |
| 4.2.4 光催化剂活性分析 | 第46页 |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6-50页 |
| 4.3.1 X射线衍射(XRD)分析 | 第46-47页 |
| 4.3.2 样品的透射电镜(TEM)和扫描电镜(SEM)分析 | 第47-48页 |
| 4.3.3 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DRS)分析 | 第48-49页 |
| 4.3.4 光催化降解甲基橙的活性分析 | 第49-50页 |
| 4.4 结论 | 第50-51页 |
|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 | 第51-53页 |
| 5.1 结论 | 第51-52页 |
| 5.2 论文主要创新点 | 第52-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63页 |
| 硕士期间成果 | 第63-64页 |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