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8-9页 |
1 文献综述 | 第9-19页 |
1.1 青蒿素的研究概况 | 第9-12页 |
1.1.1 青蒿素的来源 | 第9页 |
1.1.2 青蒿素的理化性质 | 第9-10页 |
1.1.3 青蒿素的分离和鉴定 | 第10-12页 |
1.1.4 青蒿素的药理学作用 | 第12页 |
1.2 青蒿素化感效应的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1.2.1 青蒿素对土壤和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 第12-13页 |
1.2.2 青蒿素对植物的影响 | 第13页 |
1.2.3 青蒿素对动物的影响 | 第13页 |
1.2.4 青蒿素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 第13页 |
1.3 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的研究进展 | 第13-17页 |
1.3.1 植物激素的种类 | 第14-15页 |
1.3.2 植物生长延缓剂的应用 | 第15-16页 |
1.3.3 新型生物源植物生长调节物质 | 第16-17页 |
1.3.4 生物源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发展前景 | 第17页 |
1.4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与目的 | 第17-18页 |
1.5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2 青蒿素对小麦、大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影响的研究 | 第19-26页 |
2.1 试验材料和方法 | 第19-20页 |
2.1.1 供试种子和药剂 | 第19页 |
2.1.2 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19-20页 |
2.1.3 试验方法 | 第20页 |
2.2 测定指标和方法 | 第20-25页 |
2.2.1 萌发指标测定 | 第20-21页 |
2.2.2 形态指标测定 | 第21页 |
2.2.3 生理生化指标测定 | 第21-25页 |
2.3 数据处理方法 | 第25-26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6-45页 |
3.1 青蒿素对小麦、大麦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26-28页 |
3.1.1 青蒿素对小麦、大麦种子发芽性状的影响 | 第26-27页 |
3.1.2 青蒿素对小麦、大麦种子萌发期淀粉酶活力的影响 | 第27-28页 |
3.2 青蒿素对小麦、大麦苗期形态指标的影响 | 第28-33页 |
3.2.1 青蒿素对小麦、大麦苗期鲜重和干重的影响 | 第28-30页 |
3.2.2 青蒿素对小麦、大麦苗期株高的影响 | 第30-31页 |
3.2.3 青蒿素对小麦、大麦苗期根长的影响 | 第31-33页 |
3.3 青蒿素对小麦、大麦苗期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 第33-45页 |
3.3.1 青蒿素对小麦、大麦苗期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33-34页 |
3.3.2 青蒿素对小麦、大麦苗期根系活力的影响 | 第34-36页 |
3.3.3 青蒿素对小麦、大麦苗期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 第36-37页 |
3.3.4 青蒿素对小麦、大麦苗期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 第37-39页 |
3.3.5 青蒿素对小麦、大麦苗期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 第39-40页 |
3.3.6 青蒿素对小麦、大麦苗期膜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 第40-43页 |
3.3.7 青蒿素对小麦、大麦苗期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 第43-45页 |
4 讨论 | 第45-48页 |
4.1 青蒿素对小麦、大麦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45页 |
4.2 青蒿素对小麦、大麦苗期形态指标的的影响 | 第45页 |
4.3 青蒿素对小麦、大麦苗期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 第45-48页 |
结论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6页 |
附录A 文中所用缩略符号 | 第56-5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