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法官心证公开的完善机制--以民事诉讼为例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引言 | 第10页 |
| 一、心证公开的内涵 | 第10-14页 |
| (一)心证公开的概念 | 第10-12页 |
| (二)心证公开的特征 | 第12-13页 |
| (三)心证公开的具体事项 | 第13-14页 |
| 二、心证公开的理论基础及价值意义 | 第14-17页 |
| (一)心证公开的理论基础 | 第14-16页 |
| 1、释明权理论 | 第14-15页 |
| 2、防御权理论 | 第15页 |
| 3、当事人程序主体权理论 | 第15-16页 |
| (二)心证公开的价值意义 | 第16-17页 |
| 三、我国法官心证公开现状与原因分析 | 第17-23页 |
| (一)我国法官心证公开的现状 | 第17-20页 |
| (二)现存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 第20-23页 |
| 1、心证公开制度在立法上的缺失 | 第20页 |
| 2、配套的证据规则体系不完善 | 第20-21页 |
| 3、监督机制的不健全 | 第21页 |
| 4、法官整体素质不高 | 第21-22页 |
| 5、法院内部管理体制的理性偏离 | 第22-23页 |
| 四、国外法官心证公开制度的参考借鉴 | 第23-29页 |
| (一)德国的斯图加特审理模式 | 第23-25页 |
| (二)日本的“辩论兼和解”模式 | 第25页 |
| (三)美国的审前会议制度 | 第25-26页 |
| (四)法国的审前准备程序 | 第26-27页 |
| (五)对我国的启示与借鉴 | 第27-29页 |
| 五、完善我国法官心证公开机制的构想 | 第29-38页 |
| (一)法官心证公开制度在立法上的完善 | 第29-31页 |
| 1、将心证公开制度纳入民事诉讼法 | 第29-30页 |
| 2、配套证据规则体系的完善 | 第30-31页 |
| (二)心证公开的程序构建 | 第31-33页 |
| 1、庭审之前心证公开程序的构建 | 第31-32页 |
| 2、庭审过程中心证公开程序的构建 | 第32页 |
| 3、庭审之后心证公开程序的构建 | 第32-33页 |
| (三)构建全方位有效的监督机制 | 第33-36页 |
| 1、法院自身对心证公开的监督 | 第34-35页 |
| 2、检察院对心证公开的监督 | 第35页 |
| 3、社会公众的监督 | 第35-36页 |
| (四)提高法官素质,实现法院管理体制的理性回归 | 第36-38页 |
| 1、提高法官的素质 | 第36-37页 |
| 2、完善法院的管理体制,排除非理性干扰因素 | 第37-38页 |
| 结语 | 第38-39页 |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 致谢 | 第41-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