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6-12页 |
(一)现代刑事辩护律师之定位与功能 | 第6-7页 |
(二)我国辩护律师庭审言论规制之实务现状 | 第7-10页 |
(三)第309条对律师言论的影响分析 | 第10-12页 |
二、律师言论规制的合宪性检讨 | 第12-18页 |
(一)合宪性检讨的必要性与方法 | 第12-13页 |
1、检讨之必要性 | 第12页 |
2、检讨之方法 | 第12-13页 |
(二)比较法视野中律师言论规制的合宪性问题 | 第13-16页 |
1、欧洲人权法院立场 | 第13-14页 |
2、美国联邦宪法法院立场 | 第14-15页 |
3、德国宪法法院立场 | 第15-16页 |
(三)我国律师言论规制的合宪性思考 | 第16-18页 |
三、《刑法》第309条对律师庭审言论制裁正当性界限考证 | 第18-23页 |
(一)我国律师庭审言论的三层规制体系 | 第18-19页 |
1、司法行政(行业)责任 | 第18页 |
2、民事责任 | 第18-19页 |
3、刑事责任 | 第19页 |
(二)制裁正当性之比例原则考量 | 第19-23页 |
1、适当性原则考察 | 第19-20页 |
2、必要性原则审查 | 第20-21页 |
3、狭义的比例原则分析 | 第21-23页 |
四、扩展与异化:第309条第3项之罪体分析 | 第23-26页 |
(一)“侮辱”“诽谤”行为界定 | 第23-24页 |
1、行为内涵明晰 | 第23-24页 |
2、与侮辱、诽谤罪之区分 | 第24页 |
(二)对309条“威胁”一词的语境分析 | 第24-26页 |
五、《刑法》第309条的适用配套机制 | 第26-28页 |
(一)解释主体限定 | 第26页 |
(二)异地管辖回避 | 第26-27页 |
(三)程序性控制 | 第27-28页 |
六、余论:在磨合与控量中安定 | 第28-29页 |
参考文献 | 第29-31页 |
致谢 | 第31-32页 |